第417章 会试副考

庆典的热闹氛围如同盛夏的骄阳,炽热地烘烤着整个京师,这份喧嚣一直持续到六月末。

这段日子,王清晨的文名就像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不断扩散,得到了充足的发酵。

本就已经名满天下的王清晨,凭借一首《将进酒》,更是声名如炽烈的火焰,在京师乃至整个大朔王朝熊熊燃烧。

那豪迈奔放的诗句,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即便是寻常巷弄也有稚童能背上两句,尤其是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以及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还有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迅速在坊间传唱。

一时间,侯府门前车水马龙,成了京师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争相打卡的胜地。

就连王清晨每日上下值的必经之路,也总有众多学子早早蹲守在此,只为能远远望上他一眼。

若能有幸得到他的只言片语,那更是如同获至宝。

然而,让王清晨无比惊讶的是,仿佛所有官员都对庆典当日的骚乱视而不见。

那一日的动乱王清晨酒醉不知还情有可原,按理说在朝堂上应该会引起轩然大波。

可别说公开谈论,平日里就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就连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也齐齐缄默。

这反常的现象让王清晨不禁陷入沉思,这只有两种可能:其一,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但这怎么可能呢?如此大的事件,朝堂上的官员们消息灵通,绝不可能一无所知;

其二,那就是真的有不可抗力影响,有人在刻意压制这件事的传播。

王清晨也不是自寻烦恼的人,他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梁朝口中针对北境的作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

北境的消息被全面封锁至今,王清晨对于自家外公的情况一无所知,心中满是担忧。

而且北境这一仗至关重要,它牵扯着诸多问题,比如北境的局势走向,这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危以及自家外公的兵权;

比如皇太子的地位,一场以皇太子为主导的胜仗不仅能稳固皇太子的储君之位,更能让皇太子在军中立威,反之则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陛下一样,没有军威却能将天下诸军治的服服帖帖。

而且北境占据的胜利与否也必然牵动着景佑帝的下一步动作。

所以,不仅是王清晨极为关注,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都相当在意。

毕竟这场仗本就应该早早开打,但是自王清晨暴露掌心雷之后,景佑帝便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克制。

显然,皇帝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才是最理想的状况。

……

与此同时,如今北境的九边防线,一场战略调整正在悄然进行。

所有的防御部队奉命固守城中,将广阔的野外战场腾让出来,为即将到来的部队进攻做好准备。

大战的氛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在北境上空不断酝酿,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而此时身处京师的王清晨,却对此一无所知,还在为自己的事务忙碌着。

……

“什么?要我担任会试副考?”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王清晨极为震惊,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按照他的资历,充当乡试副考甚至主考都有可能,但是担任会试副考就太勉强了些。

要知道,会试主考多为翰林学士或六部尚书,这些人都是朝中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辈,以王清晨目前的资历和品轶,自然是想都不要想;

而会试副考也多由侍郎或侍读学士担任,王清晨同样很勉强,他虽有崇文馆学士衔,但是资历太浅,品轶也不足。

按照正常情况,他最多只能担任同考官,也就是阅卷官。

即便如此,这也是个抢破头的美差,而且按照资历来说,即便是同考官轮也轮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