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司大人,西北百里百川乡发现大队明军正在向我大田城攻来。”
大田庄守备国司元相,是毛利家最忠诚的家臣,只是如今年岁已大,所以家主毛利辉元没有让他去备中前线,抵抗织田氏大军的进攻,而是督军驻守大田庄,做为第二道防线,也负责给前线大军督运粮草。
已经八十多岁的国司元相二十多岁就加入毛利军,随军身经百战。
在尼子诠久带领大军进攻毛利氏领地,包围吉田郡山城,史称为“吉田郡山城之战“时,元相在青山土取场奋勇抵抗,并一人讨取尼子氏34员武将,为击破尼子方立下大功。
“有多少人?”
国司元相心中一凛,马上追问道。
“约莫三四千人,还带着大崩。”
斥候急忙答话道。
津田乡丢失,国司元相就预感到明军可能也会来到大田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下午桂元澄才带着败兵四千多人逃进大田庄,他的斥候就侦查到明军的东西。
“他们前进速度如何,需要多长时间能到城下?”
国司元相继续追问道。
“明军速度不慢,约摸三、四日即可抵达。”
斥候想想才答道。
这个只能推测,他们一队人马跟踪了明军小半天,对明军的前进速度有了大致的判断。
应该说很快,特别是那些大崩,被放在马车上,行动速度极快。
而且也因此,他们无法判断明军到底带来了多少火炮。
所以,紧接着国司元相追问火炮的数量,他支支吾吾半天才终于说了实话,无法判断,因为明军的火炮都是平放在十多辆马车上,并用帆布遮盖。
只是其中有两门大炮比较长,帆布遮盖不严实,他们才发现那是大崩。
“比我大田城上的大崩,明军的更大吗?”
大田城是毛利家在东线最重要的物资存储地,为了防备织田氏大军偷袭,所以一直以来这里的驻军都不少,而且毛利辉元还专门调拨了两门大崩放在城头做武力威慑。
同时,为了防止织田氏派出奸细,所以对城内进出人员盘查极严。
这也是锦衣卫不敢在这么重要的城池安排密探的缘故,实在是难以长期驻留,很容易被倭人发觉。
很快,在知道明军火炮更大后,国司元相沉默了。
这时代,火炮更大,就代表着威力更大,显然两边交战的话,他们并不占优势。
就在国司元相皱眉思索如何抵御明军进攻时,手下进来躬身道:“国司大人,小早大人进城了。”
“小早川隆景?”
国司元相微微皱眉,这个时候他不在备中待着统帅大军,到他的大田庄做什么?
“他带了多少人?”
国司元相随即问道。
“只有十多名护卫。”
手下汇报道。
只是这片刻功夫,外面又有人进来禀报道:“国司大人,小早大人在外面要见你。”
“快请。”
这个时候,国司元相也不得不停止思考,先应对眼前的事儿。
他和小早川隆景并不对付,他是看不起这个年纪轻轻就飞速蹿升的毛利家新贵,即便外界都说他是毛利家的智将,据说织田信长活着的时候,也把小早川隆景视为大敌。
身为武士,他其实看不上小早川隆景这种只会耍“阴谋诡计”的人,认为他们不配称武士。
不过被家主看重,他也无话可说。
“去告诉桂元澄,就是小早川隆景来了。”
桂元澄就是津田乡守备,如今逃到大田庄,自然只能听从他的命令。
还好,他不是只身来投,还收拢了四千多人,足够引一军可以参加大田庄的防御战了。
不多时,府中客厅里,国司元相就见到小早川隆景,桂元澄这时候也已经出来了。
逃了两天,刚刚在大田城吃了顿还算丰盛的饭食,又洗了个澡,本来打算休息,得到消息也不得不来。
刚刚吃了败仗,他的地位也在小早川隆景之下,自然不敢怠慢。
丢失津田城,还不知道家督会如何处罚他,如果能交好小早,或许他帮忙说几句好话,这事儿就能过去。
三人碰头,小早也直接说明来意。
他从前线调集了一营四千人马赶来支援大田庄,毕竟前线几万大军的后勤辎重皆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