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5火炮

其实碗口铳或者说臼炮这种打法,中国还真的一直没注意到,倒是欧洲人发现并将其实用化,用来参与城堡的攻防战中。

“把炮和炮弹送到京城去,你亲自送到兵部。

既然你对这炮如此了解,到了京城也可以详细和那边的人说说。

吕宋那边做的很好,时刻关注夷人的火器。

只要是他们使用的,别管有用没有,花点银子弄一门回来。

好用,咱们自己就可以造出来,不好用,放弃就是了。”

俞大猷一锤定音道。

其实,这门西班牙臼炮,俞大猷最看重的还是可以打击百米外城墙和城墙后的敌军。

虽然只是蒙的,但是如果对准城门附近城墙进行这样的覆盖射击,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城防战,防守方一般都会把军队布置在城墙后,在攻防战中逐次加派人手登城,而不是把人手一股脑的派上城墙。

毕竟城墙面积有限,人太多反而拥挤,并不利于守城。

至于臼炮打城墙下的敌军,这点俞大猷并不看重。

明军守城有万人敌,也就是老实炸药包或者叫重型手榴弹也行的武器,并不需要用臼炮。

但是,打击百米距离上的敌人,不管是佛朗机炮还是其他火炮,都力有不逮,臼炮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欧洲人在城防中大量装备臼炮,其实也主要是弥补长炮的火力盲区,自然是有用的。

当日,臼炮和炮弹就打包,用水师战船向北方运去,计划送到山东附近登陆,再走陆路直接送到京城去。

而此时的倭国,在戚继光收缩防御,不再尽力外扩等待援兵后,明军和倭军的战事也出现稍缓的局面。

不过这不代表双方打算握手言和,锦衣卫在倭国的情报网已经把刺探到倭军的动向尽可能详细的向戚继光禀报。

倭国此时从北到南,农兵大规模召集的任务已经结束,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向中国地区挺进。

倭国这次全国总动员规模堪称空前,如此多士兵的加入,让他们士气很高,认为可以轻易击败登陆的明军。

几十万军队的调集,确实让几乎所有倭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这是历次战争都从未达到的高度,也确实显示出倭国强大的战争动员令。

当然,下面的倭人士气高昂,但是倭寇的实权大名们却是另一个心态。

许多大名召集这么多人口,无疑会对他们的领地造成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劳动力的减少,让他们对来年的农业产出有了许多担心。

更别说调集这么多人马,人吃马嚼巨大的消耗。

许多大名都只能把多年积攒的家底儿都掏出来看,以满足上面的要求,召集到他们满意的兵力。

而知道实情的倭国高层,比如羽柴秀吉、毛利辉元等人,则是忧心忡忡。

和明军野战失利,佐渡岛已经被明军完全占领,这些消息是瞒不过他们的耳目的。

特别是羽柴秀吉,通过九鬼嘉隆,他更是深知明军火炮的犀利。

装备如此之多的大炮,倭国能打赢吗?

为此,他们在京都召集了所有倭国掌权大名开会,深知连最不被他们看得起的岛津氏也被招来。

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集中倭国所有的大崩,和明军决战。

虽然各家手里掌握的火炮数量不多,少的几门,多的不过几十门,但是集中到一起,还是能凑数二、三百门大炮。

没有这些大炮,不管是羽柴秀吉还是柴田胜家,亦或者其他家族,其实都不看好这次和明人的交战。

会议前,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织田信孝等织田家重臣商议后,公开表示织田氏家族会拿出五十门大崩用于和明人交战。

而织田氏家族,全部拥有的大崩,也不过六十门,还要用于多座重要城市的防御,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有织田氏带头,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毛利氏也拿出全部二十多门大炮,北条、岛津以及德川等大名也纷纷申报了能提供的大炮数量。

可见,虽然倭国缺少重炮,但经过这么多年和夷人的商业交易,他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不少的西洋火炮。只不过平时都收藏在各家府库里,保卫重要的城池安全。

二百多门火炮数量,很快就被锦衣卫知晓,并把情报送到戚继光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