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
“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覃慧敏——抗击“非典”再立新功。
2003年“非典”肆虐,在北京进修的覃慧敏毅然留在主战场,整整鏖战了59天。如今时隔17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横行肆虐。
年近50的覃慧敏,换了阵地仍和她的伙伴们一起投入新战役。
出身于感染性疾病科,有着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她曾经的同事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军之一,而她的角色却发生了变化,从一名直面病患的一线医生,变成了一名医务管理者。
“这是一场战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是一场战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17年前,我是临床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今天,我是一名医务管理者,沟通、协调、调度、督导就是我的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赢得这场战斗。覃慧敏说道。
澧县城头山镇黄河村村民郝进去年曾在一家口罩厂务工,后来工厂倒闭,老板将价值两万元的口罩抵发工资给他。
在疫情发生后,市场上出现口罩供不应求的情况,郝进一次性捐出了只医用防护口罩,他将这些口罩全部捐出来,用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常州大爷——捐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