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走出办公楼,雪片落在脸上化得冰凉。
老陈带着三个伙计站在料场边,手里捧着刚包好的饺子,蒸汽在他们眉骨凝成白霜。
“经理,我们估摸着您该来这事。” 李师傅往我手里塞了双筷子,“侯师傅扣咱们的高温补贴时,就知道他迟早要栽。”
远处的鞭炮声又响起来,红纸屑在雪地里炸开点点火星。我望着东营项目的设备清单,突然觉得心里那块被克扣奖金压出的褶皱,正被这突如其来的暖意熨得平整 —— 有些亏欠或许会迟到,但公道从来不会在风雪里迷路。
虽说大伙儿平日里一口一个 “经理”“厂长” 地叫着,听着挺有派头,但我心里清楚,咱这厂子说大不大,拢共就二十六号人。
可别瞧着人少,真忙起来的时候,每个人脚不沾地都是常态,毕竟手里的活儿实在不少,光是主要业务就有三项,哪一项都得实打实操心。
先说说生产保温管吧。这活儿看着不算最复杂,但讲究的是精细和规范。
从原材料进场就得盯着,保温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都得符合标准,一点马虎不得。切割、缠绕、发泡,每一道工序都得跟上进度,还得保证质量。
有时候客户催得紧,车间里的机器就得连轴转,工人们轮班倒,我也得在旁边盯着,生怕哪个环节出点岔子。
毕竟这保温管是要用到各种管道保温工程上的,质量不过关,不仅砸了厂子的招牌,还可能给客户带来安全隐患,那可担当不起。
再就是外出工地补口。这活儿可比在厂里生产辛苦多了,完全看天吃饭。
保温管在工地连接的地方,得做好补口处理,不然热量流失不说,还容易受潮损坏。
工人们得背着工具,在工地上来回奔波,有时候是在暴晒的露天场地,有时候是在狭窄的地沟里,环境别提多恶劣了。
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更是难上加难,既要保证补口的密封性,又得注意自身安全。
我时常得跟着去工地看看,协调各方的进度,解决现场遇到的突发问题,比如材料不够了,或者补口的工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天跑下来,浑身都是土,累得只想瘫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