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岁末工厂记(四)

国际市场的开拓,绝非将国内内卷的模式简单复制到海外,它意味着一次彻底的淬炼与升华:标准需与国际接轨,甚至更为严苛;

产品需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乃至创造需求;品牌故事需讲给世界听,并打动世界。

这要求我们不再仅仅是生产者,更是创新者、标准制定者和价值传递者。

它将倒逼我们跳出“费效比”的简单魔咒,去思考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如何将铁红磁粉从一件大宗商品,变为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车间的机器来年或许还会响起,但它轰鸣的节奏或将改变。

它不再仅仅为填满某个仓库而运转,而是为连接更广阔的世界而律动。

这场从“红海”驶向“蓝海”的航程,注定充满未知的风浪,但它代表着中国制造业从“量大管饱”到“质优价适”乃至“不可替代”的必然转型。

眼前的亏损与困顿,或许是这场转型必须支付的学费。

那百余万元的成本,那六十万的收入,其间的差额,或可称之为“成长的代价”。

它买来的不仅是百吨磁粉,更是一份清醒的认知:世界的市场无边无垠,唯有打破内心的壁垒,方能真正走出库存的围城。

来年,当第一包贴上国际标签的铁红磁粉驶离港口,它载去的将不再仅是产品,更是一个中国制造企业挣脱引力、奔向新天的渴望。

如今磁粉项目陷入举步维艰的被动境地,追溯根源。

从项目启动之初的决策环节便已埋下隐患,核心问题集中在秦总和老板对市场调研的失准,以及老板在信息获取与产品认知上的片面与不足,最终导致这场盲目投入的项目走向困境。

在项目启动前的市场调研阶段,秦总和老板主导的调研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与偏差,完全未能真实反映市场的实际情况。

当时,团队仅对少数几个零散的区域市场进行了简单走访,既没有覆盖磁粉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也没有深入下游需求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比如,磁粉广泛应用于电机、传感器、医疗器械等行业,而调研团队仅关注了电机行业的部分小型企业,对需求规模更大的医疗器械和高端传感器领域几乎未曾涉足。

调研过程中,只是简单发放了几十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不足半数,且问卷内容设计粗糙,仅涉及产品价格和基本规格需求,对产品的性能参数、质量标准、交货周期以及售后服务等关键需求点均未提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关键的是,调研团队没有对市场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更环保、性能更优的新型替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