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畅游黄河口(八)

白居易看到柽柳的枝条虽柔弱,不足以承受大雪的重量,长得稍高些又常受狂风侵扰,可即便如此,它在雪中被压弯后仍能重新挺立,在风中被吹得东倒西歪后仍能恢复原状。

这份 “压还举”“西复东” 的倔强,不正是柽柳面对困境时的真实写照吗?

最后,白居易写道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

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既肯定了柽柳的柔美不输杨柳,又点出它虽叶落早于梧桐,却有着最可贵的品质 —— 树干中心无蛀虫,内里干净坚韧。这份纯粹与坚韧,正是白居易喜爱柽柳的缘由,也让读者对柽柳多了几分敬佩。

千年后的今天,当我站在黄河口的柽柳林前,重读李欣与白居易的诗句,才真正读懂了诗中的深意。

那些文字不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化作了眼前这一棵棵柽柳的模样 —— 有千叶齐生的奇美,有彩翠紫穗的艳丽,更有雪压不弯、风吹不倒的坚韧。

两位诗人用笔墨为柽柳写下了不朽的赞歌,也让这份属于黄河口的独特之美,跨越千年,依旧动人。

寒冬的余韵还未完全消散,春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降临黄河口湿地。

她像一位温柔的使者,用轻柔的声音在柽柳林上空轻声呼唤。仿佛听到了这亲切的召唤,整片柽柳林都苏醒过来,争相脱去了严冬强加给她们的灰褐外衣 —— 那是冬日里为抵御寒冷而披上的暗沉铠甲,如今已完成使命,被春风轻轻拂去。

原本光秃秃的树干上,不知何时抽出了鲜红柔软的枝条,像无数条细密的红绸带,从枝干顶端垂落下来。

走近细看,那红色并非浓烈的大红,而是带着几分娇嫩的浅红,透着勃勃生机。

更令人惊喜的是,纤细修长的枝条上,缀满了粉嫩碧绿的芽苞,它们米粒般大小,紧紧贴在枝条上,像是一个个沉睡的小精灵,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绽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的芽苞已经微微裂开一道小口,露出里面更浅的绿色,仿佛下一秒就要抽出嫩绿的叶片;

有的则依旧紧紧闭合,积蓄着力量,准备在某个温暖的清晨,给人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微风吹来,带着春日特有的暖意,拂过整片柽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