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他跟老头聊着家常,问起村里的情况,老头一一跟他说着,谁家盖了新房子,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又添了新成员。
大嫂则在一旁插着话,偶尔跟我说起自己在城里当保姆时的经历,还有认识老头的过程。童童时不时地给他们添点茶水,虽然话不多,却很懂事。
不知不觉,就聊了快一个小时。我看了看时间,想着还要去大姐家和大舅家,便起身准备告辞:“大嫂,大哥,我还得去大姐家和大舅家看看,就不多待了,过几天再来看你们。”
大嫂和老头连忙挽留:“不再坐会儿了?吃了午饭再走吧。”
“不了不了,” 我笑着说,“大姐和大舅还等着呢,等下次有空,咱们再好好聚聚。”
童童也跟着站起来:“六爷爷,我送送你。”
我摆了摆手:“不用送了,你在家好好陪着你奶奶和爷爷。好好学习,下次来,六爷爷还问你成绩呢。”
走出大嫂家,阳光正好,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有不少走动的村民,互相打着招呼,说着过年的吉祥话。我看着这热闹又祥和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
农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亲人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浓,这大概就是过年最让人温暖的地方吧。我拎着剩下的礼品,朝着大姐家的方向走去,脚步轻快,心里满是期待。
童童应声的那一刻,我的思绪忍不住飘回了十九年前。那时大哥和大侄子刚走没多久,家里的气氛还带着挥之不去的沉闷,大嫂一个人拉扯着年幼的童童,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就是在童童一岁那年的春节,我第一次给孩子发压岁钱,攥着那皱巴巴的五十元钱,他心里满是酸楚 —— 五十元在当时不算多,却已是他能匀出的最大心意。
从那以后,每年春节给童童发压岁钱,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一开始是五十元,看着童童从襁褓里的婴儿长成蹒跚学步的孩童,会甜甜地喊他 “六爷爷”,我心里暖暖的,第二年就把压岁钱涨到了一百元。
再后来,童童上了小学,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跟在大嫂身后,眼睛里满是对世界的好奇,我又把压岁钱涨到了二百元。
他总说:“孩子在长,我的心意也得跟着长。”
旁人或许不知道,这份看似简单的压岁钱,背后藏着我多少的不易。
家里有位常年躺在床上的病人,每天的医药费、护理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学费、生活费也得靠他一点点攒。
我自己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平时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吃饭也总是将就着来。就连给自己女儿发压岁钱,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是二百元,从没有多给过。
女儿偶尔会打趣他:“爸,你对童童侄比对我还好呢。” 我总是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你不缺吃不缺穿,童童那孩子不容易,六爷爷能帮一点是一点。”
随着童童的年龄增长,学历也在不断提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如今已经是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小伙子了。
我的压岁钱也跟着水涨船高,从二百元涨到了四百元。四百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我而言,那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心意,是他能为这个苦命的孩子做的唯一的事。
他知道,这点钱对于大嫂的家庭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他还是坚持着,一年又一年,从未间断。
他总觉得,哪怕只是这小小的一笔钱,能让童童在过年的时候多一份开心,能让大嫂感受到一点亲人的温暖,就足够了。
以往大嫂不在家,去城里当保姆的时候,童童就住在姥姥姥爷家。每到过年,我就会特意绕路去童童姥姥家,把压岁钱亲手交到孩子手里。
童童的姥姥姥爷每次都特别过意不去,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谢:“他六叔,真是太麻烦你了,年年都想着孩子,还让你跑这么远的路。” 我总是笑着说:“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啥,童童是个好孩子,我疼他是应该的。”
如今大嫂回来了,还找了个老伴互相照应,日子总算有了点起色。童童过年也能回奶奶家了,我再也不用跑远路去送压岁钱。
看着眼前身高一米九几、五大三粗的童童,我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虽然话不多,性格腼腆,但特别懂事,知道奶奶不容易,也知道王良的苦心。
我拍了拍童童的肩膀,轻声说:“童童,你代我向你姥姥姥爷问好。他们年纪大了,也不容易,你有空多回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
童童用力点了点头,眼睛里满是认真:“好的,六爷爷,我记住了。我会经常回去看姥姥姥爷的,也会好好照顾他们的。”
看着童童坚定的眼神,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十九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如今已经长成了能为家里分担的小伙子。
而他这十九年的压岁钱,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在童童的心里种下了亲情的温暖,也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小主,
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多,但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份心意,这份亲情,会一直陪伴着童童,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我看着童童,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想起了家里的病人,心里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
他相信,只要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温暖,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而他给童童发压岁钱的习惯,也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童童成家立业,直到他再也走不动路的那一天。
童童打小在姥姥家长大,那时候大嫂为了生计,常年在城里做保姆,根本顾不上孩子。
姥姥姥爷心疼外孙,一把屎一把尿地把童童拉扯大,两个姨也把这个外甥当成亲儿子疼。
小时候童童发烧,姥姥姥爷半夜背着他往卫生院跑,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也不觉得累;
两个姨每次回娘家,都会给童童带新衣服、新玩具,还会辅导他写作业,有好吃的也总想着留给他。
我每次想起这些,心里都满是感激。他知道,若不是童童姥姥一家人的悉心照料,大嫂一个人根本撑不下去,童童也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所以每年过年,不管多忙,我都会专门给童童的姥姥姥爷打个拜年电话,语气里满是真诚:“大爷大娘,过年好啊!这一年又麻烦你们照顾童童了,真是谢谢你们了。”
电话那头,姥姥姥爷总是笑着说:“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啥,童童是我们的外孙,我们疼他是应该的。” 可我心里清楚,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不能让人家觉得自家不懂事,这通电话,既是拜年,更是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