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姑娘则完全闲不住,一会儿指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尖叫,一会儿又被天上形态各异的云朵吸引。
“表姐你看!那朵云像不像小兔子?”女儿拉着外甥女的手,兴奋地指着窗外。
“像!还有那朵,像!”外孙女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也咯咯地笑了起来。她们的笑声像一串清脆的风铃,飘出车窗,融进了清晨的阳光里。
我拿出手机,悄悄把这温馨的画面拍了下来,心里想着,这都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啊。
其实我一直很喜欢出门游玩,倒不是为了所谓的“打卡”,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写作积累灵感。
以前总觉得写东西靠想象就行,可写着写着就发现,凭空设想的场景总少了点烟火气,描述的情感也不够真切。
就像我之前想写一篇关于水果的散文,搜了很多资料,写出来的文字还是干巴巴的,直到去年去了一趟草莓园,亲手摘下带着露珠的草莓,尝到那股子新鲜的甜,才知道该怎么把那种味道写进文章里。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文字是需要生活滋养的,只有走出去,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尝,才能捕捉到那些最真实、最生动的细节,写出能打动人心的文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车子在高速上平稳地行驶着,路边的风景渐渐从城市的高楼变成了乡村的田野。
绿油油的玉米地一眼望不到边,风一吹就泛起层层波浪;
偶尔能看到路边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在忙碌地打理果树,脸上带着丰收的期盼。
我打开了车载音乐,舒缓的旋律流淌在车厢里,和窗外的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我靠在座椅上,看着远处的天空越来越蓝,心里的烦躁和疲惫都一扫而空,只剩下对大泽山的向往——向往那里的葡萄藤,向往那里的甜,更向往即将到来的、充满烟火气的时光。
导航提示还有二十公里就到大泽山了,远远地,已经能看到山坡上成片的葡萄架,郁郁葱葱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两个小姑娘已经迫不及待地扒着车窗,嘴里念叨着“快到了快到了”,大姐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看来这一路平稳的行程让她彻底放下了晕车的顾虑。
我握紧了手里的相机,心里默默盘算着,到了葡萄园,一定要先拍一拍那些挂在藤上的葡萄,再记录下孩子们摘葡萄时的笑脸,还要和果农聊一聊,问问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八月的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葡萄香。
我知道,这趟大泽山之行,不仅能尝到甜到心坎里的葡萄,更能收获满当当的灵感和温暖。那些路上的欢笑,那些风景的美好,那些即将到来的丰收喜悦,都会变成文字,流淌在我的笔尖,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车子越开越近,大泽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我的心里,也像即将成熟的葡萄一样,甜意满满。
回家后,我便写下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