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盐碱地改良,初见成效

“当然。”我点头,“改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要有耐心。”

第二天清晨,我们再次来到盐碱地。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一夜的渗透,撒过改良剂的区域颜色明显变深了些,表层的盐霜也不如之前那样刺眼。

“这是不是说明已经开始起效了?”林婶兴奋地问。

“有可能。”我蹲下去,抓起一把土搓了搓,“湿度比昨天高了一些,说明水分正在慢慢渗入。”

为了进一步观察改良后的变化,我安排了几位村民每天定时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同时,我也开启了系统的气象监测功能,确保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雨或干旱影响种植进程。

“要是能下雨就好了。”柏舟看着天空,“雨水可以自然冲刷掉一些盐分。”

“是啊。”我抬头望天,“不过我们也不能靠天吃饭,得主动想办法。”

几天过去,第一批播种的水稻苗开始冒芽。嫩绿的小苗破土而出,像是这片土地久违的生命信号。

“妈妈!它们长出来了!”承安激动地跑到我身边,拉住我的手就往田埂那边跑。

我走近一看,果然,几株幼苗正倔强地挺立在泥土中,叶片上还挂着晨露。

“太好了。”我蹲下身,轻轻触碰了一下叶子,“只要活下来,就有希望。”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几天后,我们发现部分区域的水稻长得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出现了枯黄迹象。

“这是怎么回事?”林婶担忧地看着我。

我立即调出每日记录的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边缘地带。这些区域的土壤改良程度不如中心位置,而且灌溉频率不够稳定。

“我们需要优化灌溉方式。”我在地图上标出问题区域,“现有的沟沟可能无法覆盖到每一块土地,得想办法改进。”

当晚,我再次打开系统社交平台,发布了求助信息:“有没有人尝试过在盐碱地上进行高效灌溉?或者有没有使用过什么植物辅助改良土壤的经验?”

消息发出不久,就有几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