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热烈而明亮,“香道传承学院”的向日葵花田终于迎来了盛放。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像无数张笑脸在风中摇曳,引得蜜蜂嗡嗡穿梭。团团提着小竹篮,正跟着莉娜、伊万一起采摘成熟的葵花籽——这是去年春天从基辅寄来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一片生机勃勃的花田,成了学院里最热闹的角落。

“叶阿姨,你看这颗籽好大!”莉娜举起一颗饱满的葵花籽,兴奋地跑到叶听晚身边。今年夏天,两个孩子如约来到中国,不仅要参加“全球香道夏令营”,还要亲眼看看自己种下的向日葵。

叶听晚接过葵花籽,笑着放进竹篮:“这些籽可以用来做‘葵花兰因酥’,把葵花籽磨成粉,混合‘兰因’精油,既好吃又能安神。”她早就计划好了,要带着孩子们用自然馈赠的原料,制作兼具美味与疗愈功效的香食,这也是母亲穆仙凤在“香事杂记”里提到的“香食同源”理念。

一旁的方清源正坐在石桌旁,用竹筛晾晒新采的兰花瓣。“按你母亲的法子,这些花瓣要阴干七日,再与蜂蜜调和,能做成‘兰因蜜膏’,抹在面包上吃,比普通蜂蜜多了几分兰香。”老道士说着,将一小罐刚制成的蜜膏递给孩子们,“尝尝,这是用今年头茬兰花做的,最是清甜。”

团团迫不及待地用手指蘸了一点,入口是蜂蜜的甜润,尾调却泛着兰香的清冽,引得莉娜和伊万也纷纷伸手品尝,三个孩子的笑声在花田边回荡。

夏令营的核心课程是“自然香道创作”。叶听晚带着孩子们走进学院的香料园,教他们辨识薄荷、艾草、桂花等夏季香料,还示范如何用古法蒸馏提取精油。“你们看,”她指着蒸馏器里缓缓渗出的薄荷精油,“薄荷的清凉能驱散暑气,和‘兰因’精油混合,就能做成‘兰因薄荷露’,喷在身上既能降温,又能舒缓烦躁。”

莉娜和伊万学得格外认真,尤其是伊万,之前因战争留下的焦虑情绪,在与自然和香气的接触中渐渐消散。他亲手调配的“兰因薄荷露”,还被选为夏令营的“最佳疗愈香品”,当他从叶听晚手中接过证书时,小脸上满是自豪。

夏令营过半时,全球香盟传来好消息——巴西亚马逊雨林的“草药兰因工坊”正式落成,塔雅特意发来视频,展示部落妇女们用“兰因”技法制作草药香包的场景:“我们把雨林草药和‘兰因’原液混合,做出的香包能驱赶蚊虫,还能帮助当地孩子缓解雨季的关节不适。”视频里,孩子们拿着香包在雨林边奔跑,笑容灿烂得像巴西的阳光。

叶听晚将视频投影给夏令营的孩子们看,轻声说:“这就是香道的力量,能让不同地方的人,用同样的温暖守护彼此。”

夏令营闭营当天,孩子们要完成“毕业香作”。团团选择用向日葵籽、兰花瓣和桂花,制作了一个“夏之兰因”香枕;莉娜用乌克兰传统刺绣,将向日葵与兰花绣在香包上,里面装着混合了“兰因”精油的薰衣草;伊万则创作了一幅“香道画”,用兰香墨在宣纸上作画,画面里既有中国的兰花,也有乌克兰的向日葵,寓意着跨越国界的香气联结。

闭营仪式上,叶听晚为每个孩子颁发了“香道小使者”证书,还送给他们一包新的“兰因”种子。“这是用今年‘宋梅’兰果培育的新种子,”她温柔地说,“把它们种在土里,等明年开花,就能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夏天。”

离别的那天,莉娜抱着叶听晚哭了:“叶阿姨,我明年还要来,还要和你一起种向日葵、做兰因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