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场的堪舆师们心里早有共识:
对于薛凤祚说的“九丘”,他们打心底里一个字都不信。
九丘本是上古九州地理的概念,传说是三皇五帝兴起的核心之地,虽说《山海经》《尚书》里偶有提及,但从来没人见过实际的阵图或实景,多半是后世文人以讹传讹,把地理概念附会成了风水奇景;
就算贺兰山真有类似九座悬浮峰丘的景象,恐怕也不是传说中的真九丘,顶多是有人借“九丘”之名,布下的迷阵总纲罢了,算不得真迹。
要知道,九丘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地理风水理论里,现实中能与之勉强挂钩的,只有当年帝禹治水后铸造的九座禹鼎——
鼎上刻着九州山川脉络,算是对“九丘”概念的实物承载。
可这九座鼎早在夏朝灭亡后就没了踪迹,有人说被商汤熔了铸器,有人说随夏桀埋进了陵墓;
还有些偏门文献说,禹鼎本就没有实物,是帝禹以“天地之气”为材、“九州地脉”为形铸成的“虚鼎”,早就作为镇封九州的器物,散埋在了天下各处的隐秘之地,连半点影子都寻不到。
朱有建没心思再听这些虚头巴脑的考据,手指在御案上敲出急促的声响,直接追问:
“别绕远了,就说贺兰山那迷阵能不能破?需要多久?”
杨汝常立刻起身,躬身回话,语气笃定得没半分犹豫:
“陛下放心,能破!
我们这两年跟研究院合作研究奇门遁甲,倒摸出些实打实的成果——
这类阵势讲究‘有立必有破’,既能借地脉立阵困人,自然也能寻着阵眼法门将其破解。”
他接着上前半步,凑到御案旁详细阐述,连手势都跟着比划:
“我们反复试验发现,所谓的八门阵势,本质是用特殊手法引导地磁之力灌入阵中石块,让石头形成独特的风水磁场。
这磁场看着无形,却能和人体自身的微弱磁场产生共振,进而扭曲人的视觉判断和方向感——
比如明明是悬崖缺口,却看成平坦通路;
明明是原地打转,却觉得在直线前进,最后困在阵里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