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长臣子却表示异议:“少年骤登高位,未必有利于其成长,应当加以压制,令其更稳重。”
争论未定之时,偏殿外列席的有一官名荀政,因职位得以列席聆听。他在殿外不禁感慨,若自己有如此出息的后辈那该多好——念头一转便想起自家族中子侄荀谌,心中便泛起复杂情绪。
争论仍在继续,帝声突响:“诸位所言各有理,不必多争。宣旨。”随之,宫中太监取出诏书朗声宣读。
朝臣皆心想:圣意早已决断,所谓商议不过是走过场,不如直接宣旨来得痛快。
“皇帝诏曰:镇北统帅荀某,屡建军功,晋升为镇北上侯,赐府邸一座,并准设立府署,统筹相关政务。其余有功人员由礼部依规议定。”
军中几位子女随同出征的大将面现喜悦神色,心中皆知其子弟应得加封。
荀府众人盛装齐集,听旨已毕,情绪各不相同。主母荀老夫人百感交集,原以为家族有子承业,幼子荀琏便可安然守业。没想到这位孙儿竟然开府立衙,虽是庶出,却已是自成一家,这意味着荀府又要回归往昔分散的局面。
“恭喜老夫人!贵府出了人中俊杰,圣上赐予的府第位于布政街,本是前朝有罪藩王的旧宅,现已特批迁入,可见圣上何等信任荀大人。”宣旨宦官笑意盈盈道。
府中当家女眷急忙备礼相赠,那太监掂了掂手中礼便收入袖中,作揖告退。女子目送其去,面上笑意未减。
另一位主母赵氏则略觉宽心,终于不必再为这烦琐之事牵绊。荀老夫人见状略显不悦,此等浅显见识怎能思量家族兴衰之计?家中少了得力干将,单凭旧日声望远不及实权要紧。
荀长子眉间喜中有忧,他的妻子却并未在意,于她而言,这荣耀本就不在自己的生活中。
几位小姐倒是由衷为长兄感到欣慰,这样一来,远行之后总算有了一个照应。听说人已平安回来,林家千金总算舒了一口气。忆起分别前的那一席话语,脸上不由自主泛起绯红,这一神情惹得在场众姐妹不解,唯有宝钗似乎猜中了几分。
凤姐早就打算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谋点好处。“恭喜老太君了,咱们家也出了个四品高官,以后说不准真能做国公!您老得请客才对啊。”
“你这猴儿精,又算计上我这个老太婆了!好好好,就依你,我请大家吃这顿喜酒。”贾母笑着说。虽是分家出去了,但终究是自家亲孙子有出息,心里头还是挺高兴的。
北方边疆,秦将军与贾大人并肩站立,远望满地残垣。见状人人义愤填膺,怒斥敌军暴行。
由于这里属于边境重地,平日便很少有民众居住,大都驻扎的都是军户及其家属。这次战役后,死伤更是无数,让人惋惜不已。
部队重新修筑防御体系,留下五万人防守,李钧他们才回转北海驻地。这时各地支援军队也陆续集结完毕,共计四十余万。虽多数是各地民兵部队,但也经过严格操练,能选出二十余万到三十余万精兵,固守北海应无问题。
此时,北海营地正在进行新兵培训,而朝中派出的使节亦已赶到。由于长途跋涉耽误了些时日,等使者抵达已经是新正二十一日,而李钧领兵出击也已有月余。
第五十五章 荣归帝都
“看来兄台不久便可归返帝都,同时也可位列爵位之上了。”好友孙君笑着道贺。
“仁兄言重了,所有战果皆是将士用命拼得的,我一人怎敢独自邀功?”李钧婉拒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