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迎上前笑道:“宁侯依然如当年那般英勇,手下的亲兵也更为强悍,无一不是军中的精锐。"
贾环谦虚道:“镇北公过誉了,这都是将士们努力的结果,与我无关。"
李泰笑着说道:“宁侯不必太过谦虚,此次能够如此顺利,全靠你的功劳,我定会向陛下为你请功!”
贾环笑道:“英国公过奖了,这只是职责所在。"
平西侯在城墙上观战后感叹道:“之前常听闻宁侯勇猛无敌,堪称世间猛将,原以为是夸大其词,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身边的副将说道:“侯爷,这样一来,雁门关应该就安全了。"
平西侯摇头道:“未必如此,朝廷的援军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不小,而蒙古军队并未受到重大打击,战局仍然不明朗,还有很多变数,需严加防守关隘,切勿大意。"
夜幕降临,大乾军营内。
中军大帐灯火辉煌,李泰端坐主位,王伦和贾环分坐两侧。
李泰说道:“虽然这次蒙古军队退去了,但我们损失却比他们更大,这样下去我们必败无疑。
但我们又不能退入雁门关固守,不然一旦蒙古再次围城,就会陷入困境。
但若一直在外,对我们也不利,诸位有何良策?”
帐中众将沉默不语,李泰所言属实,若有五万铁骑支援,加上雁门关的力量,便可彻底击退蒙古军队。
李泰见诸将皆沉默不语,便说道:“眼下蒙古此次南下,兵力约五十万,草原必然空虚。
若有将领率一支偏师直捣其腹地,蒙古必定回军救援。
到时我军可趁机反击,削弱其有生力量,使其数年内无力侵扰大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待国库充实、军备充足后再图后计。"
帐内一时无人应答,谁都明白,即便蒙古主力倾巢而出,草原上也至少还留有二三十万精锐骑兵。
贸然深入,无疑是送死。
贾环听罢心中一惊,暗忖这老狐狸莫不是想借刀 ** ,让自己去送死?
还未等他细想,李泰已开口道:“宁侯,此重任非你莫属,不知你可愿担此重任?”
镇北公王伦急忙劝阻:“不可!宁侯身系社稷安危,怎能轻涉险境?此等冒险之事怎可用得宁侯?”
李泰冷声说道:“王伦,你以为我愿如此?但试问诸位,还有谁能胜任?若非如此,我大乾如何转危为安?”
王伦连连摇头:“宁侯肩负重任,目前正是抵御蒙古的关键时刻,哪怕损失惨重,亦能从后方增援。
宁侯绝不能深入敌后!”
李泰脸色骤变,厉声道:“本公身为主帅,统帅在外,有权自主决断。
此事已定,不容更改!”
贾环听出弦外之音,明白这是李泰布下的局:不去是抗命,去而未达目标同样难逃死罪。
这老贼显然早有杀机。
贾环沉声问道:“英国公准备给我多少兵力?深入草原又需达到何种程度?”
李泰见贾环答应,心中暗喜,笑道:“宁侯可统领五千铁骑,只需消灭几支蒙古部落即可。"
贾环暗自冷笑,五千人马去灭几支蒙古部落,无异于羊入虎口。
这李泰果然心思缜密,手段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