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前,宝钗询问贾环:“这事儿真的没关系吗?”
贾环笑着答道:“没什么大问题,夏家本就牵连不大,就算姨妈没来,过几天也会没事。
不过这夏家倒是挺有人脉,出了事立刻就有不少内务府的人上门求情。"
宝钗听后微笑道:“爷,您有所不知,夏家有几十顷地专种桂花,在内务府也是富裕大户,交际甚广。
即便如今只剩寡母孤女,以往的人脉仍在,自会有人替她们说话。
他们既知我是您的侧妃,便找上了我们薛家。"
梨香院中,薛姨妈带着笑意回屋,薛蟠见状笑道:“母亲是从妹妹那儿得了什么喜讯?”
薛姨妈将事情告知薛蟠,笑道:“蟠儿,你去趟你岳父家,告诉他们我们寄居荣国府不便接待客人,让他们不用来了。"
薛蟠点头道:“我这就去。"转头对黄氏说:“婉儿,你嫁入薛家后还没怎么回娘家,不如随我去一趟,也好见见岳母?”
黄氏闻言心里一暖,对丈夫竟生出感激之情,转头看向薛姨妈。
薛姨妈点头道:“那婉儿就和蟠儿一起回去吧,顺便看望一下父母,不必急着回来,就在娘家住一晚再回。"
黄氏忙起身行礼道:“多谢母亲。"
次日清晨,贾环从床上起身,在湘云脸上轻捏一把,被她嗔怪后才大笑着穿衣,在翠缕伺候下梳洗完毕。
锦衣卫大堂内,贾环端坐正位,问下面的常贵、郭达:“西山一带探查得如何?”
郭达拱手答道:“回王爷,据探子回报,西山一带符合要求的富户仅三家:康家、刘家和王家。
康家家主早亡,由康氏独力抚养儿子,现当家人是少爷;刘家双全;王家亦然。
按夏家表少爷所述,那人姓刘名三,刘家嫌疑最大。
属下已派吴浩暗中守在刘家门外,确认刘三是其家人后,立即行动。"
贾环摇头道:“太慢了,郭达,你带一千校尉将三家包围,本王亲自去认人!”
郭达拱手道:“遵命!”
随即出去调兵。
神京城的大街上,一队锦衣校尉飞速冲出城门,引得围观百姓议论纷纷。
贾环押着店小二往京郊西山行进时,一名锦衣校尉快马赶来报告:“王爷,我们在围捕康家时遭遇激烈反抗,损失惨重。"
贾环闻言挑眉一笑:“看来抓到了大鱼!走,去看看是什么人物!”
说完策马疾驰,亲兵紧跟其后,扬起一片尘土。
很快,贾环到达康家门前。
此时,康家已被锦衣校尉包围,地上横七竖八躺着数十具尸体。
贾环皱眉问郭达:“怎么回事?我们的损失怎么会这么大?”
郭达拱手惭愧道:“王爷恕罪,属下没想到这家人藏有私兵利器,一时疏忽,让里面的人用弓箭伤了不少兄弟。"
贾环挥挥手:“先别说了,先给兄弟们报仇!”
他对康家喊话:“里面的人听着,本王劝你们放下武器投降,否则大军到来,后果自负!”
这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站在墙头说道:“阳平郡王贾环,荣国府贾政庶子,九岁赴北辽战场,十二岁任正三品指挥使,十三岁封爵,如今封王,果然英雄出少年。"
贾环冷眼看着他:“你是谁?为何抗拒王法?”
年轻人哈哈大笑:“贾环,你以为跟我讲王法有用吗?我知道今日在劫难逃,但绝不会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