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这句话明确表明了态度

在养心殿时,他曾密切观察诸皇子。

正是在楚稷对楚秩发怒时,他消除了对楚稷的疑虑。

如今他认为,即便不是幕后势力,大皇子楚秀的嫌疑也大于楚稷。

太上皇懒洋洋地说:

“朕看事只重结果,不问过程。

此事最终结果是稷儿获益最多。”

“首先,秩儿的爵位已被削减,暂时失去作乱机会;其次,你已应允他从工部调拨工匠。”

“冶造局仰仗何物?工匠便是关键。

工部工匠有限,若再抽调,只能从兵铸局调经验丰富的火器工匠。”

太上皇摆手示意雍和帝停下,接着说道:“当然,这只是朕的推测,且无法查证。

或许另有隐情,也许是幕后那只‘老鼠’所为。”

“但凡牵涉此鼠,必须慎之又慎。

哪怕因此误伤秩儿,也不能错失良机。”

其实太上皇只是随口一猜,他也认为楚稷嫌疑不大。

楚稷离宫时间太短,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坊忙活。

况且此次冶造局给了他意外之喜,就算此事是他所为也无妨。

争储之事,谁能心慈手软?

最后,此事可能关乎幕后之人,还需谨慎应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雍和帝皱眉道:“父皇,幕后之人会否是那些打着复明旗号的叛贼?”

太上皇同样皱眉,确实,大乾仍有这些帮派活跃。

他们四处煽风 ** ,鼓吹复国。

然而,大乾立国稳固,虽不及朱元璋当年,但也相差无几。

百姓受其扰较少,只是近年天灾人祸频发,许多流民为求温饱加入其中。

太上皇沉声说:“无论是否他们所为,此时正好顺藤摸瓜,顺便敲打一番!”

“此事你可与六部商议,越快越好,最好不留余地,顺便将秩儿的事公之于众!”

“若是他们所为,必会暗中联系秩儿,届时便可一举清除隐患!”

雍和帝大喜,这句话明确表明了态度。

向他移交一部分内地兵权是必要的,但数量有限,他自身也需要把握好界限。

"父皇尽管放心,孩儿定会让这些人铭记一生的教训!"

教派难以彻底消灭,即便主脑尽除,仍会有边缘成员侥幸逃脱。

只要它们不危及国家根本,朝廷便无须过多干涉。

调动大军需耗费大量银两,为区区数千人花费数十万乃至更多,显然不合算。

太上皇点头赞同,又说道:"林如海即将返京,户部那边你务必安抚妥当。

皇家银行要按稷儿拟定的章程尽快成立,官员也要迅速到任。

此银行犹如吞噬黄金的猛兽,绝不可出丝毫差错,你要时刻监督。

只要熬过前期难关,日后治理国家便会轻松许多!"

雍和帝闻言展颜微笑,银行涉及领域极广,若能掌控在手,将来谁还敢对他提出异议?当然,六科给事中除外……

肃王府内。

楚稷气喘吁吁地从羊脂玉净瓶中取出降妖伏魔棍,语气低沉:"果然非同小可,再这样下去,恐怕连三太子闹海都不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