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路上,林阳的自行车突然爆胎。他正发愁,一辆吉普车停在身旁:"林站长,需要帮忙吗?"
车上下来的是县广播站的记者小杨,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梳着两条麻花辫,眼睛亮晶晶的。
"杨记者?这么巧。"林阳记得她是周处长的远房亲戚,人脉网络显示这姑娘对他很有好感。
"不巧,我是专门来找您的。"小杨笑道,"想采访农业试验站的新举措,给广播站供稿。"
林阳心念一动,这可是宣传的好机会!他详细介绍了高产小麦和小型收割机的计划,还邀请小杨明天来拍摄播种仪式。
"太好了!这绝对是个好新闻!"小杨兴奋地记录着,突然压低声音,"林站长,听说您昨天在地区会议上大放异彩?苟局长都被撤职了?"
消息传得真快!林阳谦虚地笑笑:"都是组织上明察秋毫。"
小杨眼中闪着崇拜的光:"您真了不起!我...我一直很佩服您这样的实干家..."
通过人脉网络,林阳清晰地感知到姑娘萌动的情愫。他有些尴尬地转移话题:"杨记者,明天记得带相机来。"
吉普车把林阳送回县城。刚到家门口,他就感知到屋里有人——是周鹏,情绪焦急。
"阳子!出事了!"周鹏一把拉他进门,"地区派了调查组,要查农机试点的账目!"
林阳皱眉:"不是刚查过吗?"
"这次不一样!"周鹏压低声音,"是冲着改装经费来的,说你虚报成本,中饱私囊!"
通过危机预知,林阳立刻明白这是苟局长余党的反扑。他们不敢正面攻击,就从经费问题下手,想慢慢搞臭他。
"谁带的队?"
"地区纪委新调来的郑副组长,听说铁面无私,连周处长的面子都不给。"
林阳沉思片刻,突然笑了:"来得正好。我正愁没机会展示试验站的成果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王家村试验田边人头攒动。不仅村民们都来了,县里各单位的代表、小杨带着广播站的人,还有...地区纪委调查组的三位同志,都站在田埂上观望。
林阳穿着朴素的劳动服,亲自扶犁开耕。老刘带着技术员们播撒高产小麦种子,王茂山则指挥村民施用化肥。小杨忙前忙后地拍照录音,连郑副组长都忍不住拿出小本子记录。
中午休息时,林阳特意走到调查组面前:"郑组长,欢迎指导工作。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最需要上级监督。"
郑副组长是个四十多岁的黑脸汉子,闻言微微点头:"林站长,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核实农机改装经费的问题..."
"应该的!"林阳爽朗地说,"所有账目和原始单据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检查。不过..."他指了指正在组装的收割机样机,"能不能等下午试机结束?这是关系到秋收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