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冷血者的真容

京城冬日的夜,深沉得如同凝固的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楼顶层西翼的书房,早已人去楼空。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稀疏的灯火在寒夜中如同遥远的星子,微弱地抵抗着无边的黑暗。室内,只有几盏壁灯发出昏黄的光晕,勉强勾勒出书架、书桌堆积如山的轮廓,将更深的阴影投在房间的角落。空气里弥漫着纸张、灰尘和旧木头在寂静中发酵的沉闷气息。

林阳独自一人坐在自己的工位前,台灯的光圈将他笼罩在一片孤岛般的明亮中。桌上摊开的不是教材,而是一本厚重的、封面磨损的《民国学术人物志》。书页翻到某一页,泛黄的照片上是一个面容清癯、戴着圆框眼镜的青年,目光锐利,嘴角带着一丝近乎倨傲的弧度。旁边的文字介绍:“李默然,字慎之,生于1907年,祖籍浙江余姚……1929年负笈东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师从着名汉学家内藤湖南……1937年归国,任教于北平数所高校……”

时间指向深夜十一点。整个研究中心早已陷入沉睡,只有楼外呼啸的北风,如同不知疲倦的幽灵,撞击着厚重的窗玻璃。

林阳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李默然的履历上。他的指尖悬停在书页边缘,指腹下压着的,是一张不起眼的、只有火柴盒大小的薄纸片。纸片上,用铅笔极其精细地、以只有他能看懂的符号和缩略语,记录着今天清晨在公共厨房听到的、来自老钱头和锅炉房老赵的窃窃私语:

“周文彬……打听过他们……”*

“路子邪乎……说不清道不明的本事……”

“留苏回来的……思想正不正?……”

“得罪了多少人……有他们难受的时候……”

这些充满恶意和试探的流言,如同冰冷的蛛丝,缠绕在李教授那张看似圆融的学术面具之下。更让他警觉的是,李教授抽屉深处那惊鸿一瞥的、疑似老式发报机调谐面板的金属冷光!

突然!

“叮铃铃——”

桌上那部红色的、直通内部保密线路的电话,毫无征兆地刺破了死寂!尖锐的铃声在空旷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惊心动魄!

林阳心头猛地一跳!这个时间点,保密线路的电话!他迅速抓起听筒,压低声音:“喂?我是林阳。”

听筒那头没有立刻传来声音,只有一种极其轻微、如同电流干扰般的沙沙背景音。过了几秒,一个苍老、疲惫却异常沉稳的声音响起,带着长途电话特有的轻微失真:

“林阳吗?我是苏振国。”

苏白薇的父亲!那位早已退居二线、深居简出的老革命!

“苏伯伯!”林阳立刻挺直了背脊,声音带着敬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苏父极少主动联系,尤其在这个时间点通过保密线路打来,必有极其重要的事情!

“长话短说,电话不安全。”苏父的声音压得很低,语速却很快,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干练和凝重,“薇薇在省城做的那个文物特征数据库初稿,还有你们在教材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我通过老战友的渠道,递上去了。上面很重视,已经在部署。”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冰冷:

“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你们在京城,尤其是那个核心专家组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人——李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