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平弱弱的反驳:“我这,不是群众吗?”
杨远信仿佛刚想起来这事儿:“你这群众,被区公所临时征用了!”
哈哈哈哈,大早上,家里一片欢乐,笑的最大声的,是两个学龄前儿童。
迎着老父亲的两道死亡射线,仰着脖儿笑。
杨福平两只手都痒痒,还得安慰自个儿,亲生的,塞不回去了。
福安一个人上班儿,早上的幼儿园就是杨福平自个儿去送了。
两个小小的人,背着不算小的书包,踢踢踏踏的走在路上,还挺高兴。
所幸幼儿园离的不算远,不乐意走那么几条街,还有电车可以坐一段。
路上杨福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总算是平安把两个小家伙儿塞进了幼儿园。
对着接过手的幼儿园老师,连连说了好几声,您辛苦。
礼多人不怪,杨福平也是为了老师快崩溃的时候,能想到俩孩子相当有礼貌的家长,能下手轻点儿。
送完孩子一身轻松,回家还得当群众志愿者。
花儿市大街这边,主街附近的下水道都是现成的。
有赖于一国首府的重要性,明清时期下水道建设就已经逐渐完备,只要每年疏浚就行了。
可惜从清末到民国,官吏多昏庸腐败,因循敷衍,市政基础设施的损毁和脏烂状况令人不堪。
(据有关资料记载,解放初期,北京的街道总长755公里,下水道314公里,其中阻塞298公里。)
花儿市大街还算好一点儿,那些个离主街稍远点儿的,大量穷老百姓聚集的地方,都没有下水道。
杨福平避过脚下的一汪污水,连走带跳的加快的脚步。
去年政府把龙须沟给改造的碧波荡漾的,当时街坊们就嘀咕,不修王府井大街,不修东单牌坊,先修沟,这实在是件儿了不起的事儿。
哦,这段话,据说是今年2月人艺演出的时候流出来的。
可是在这之前,去龙须沟的志愿者倒不是一个两个,大家伙儿都觉着新政府这事儿干的不赖,就是没有大作家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