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酸辣汤,里边也没放什么稀罕的东西,可别人做的就是比自己家做的好吃,你说奇怪不奇怪。”
老钱张口:“不奇怪,别看里面就是些个猪血条跟豆腐条,可人家舍得下料啊,那么些胡椒明油,你家里舍得放?”
小孙笑了:“那也倒是。”
许是因为今天大小是个节,天公作美,是个冬日里少有的暖阳天。
街面上的人也多了不少。
有去买菜的婶子大娘,买不买的,顺道进粮店问了句价格。
知道没变之后,擓着篮子扭头就走了。
小孙刚报出来价儿,脸上堆出来的笑还没落下来呢,看着不同补丁的灰布大褂这么一进一出,一进一出。
来回两三次之后,憋不住跟二平嘀嘀咕咕:“这啥毛病,粮价没涨就不买了,提价了就赶紧过来买,想不通。”
二平眼里有活,看见木柜边儿上的粉末,赶紧用布给擦进去,不管是面儿还是灰,总归进了木柜里面再出来,都能卖钱。
本来不想跟小孙说话,可搁不住他一直在屁股后面叨叨叨。
忍不住回了句:“人家进来看看是图个放心,再说了谁不想多买点儿粮食,那不是兜里钱少吗?
等涨价的时候那是非买不可了,那哪是买粮食啊,那是买命呢。
就说你们家,不一次买够一年的粮食,难道是不想吗?”
小孙脑子转过来圈儿之后,脸蛋儿红了,谁不想,那不是买不起嘛!
怎的卖粮食卖时间久了,开始站到主家立场上挑剔买主儿了,这样可不对!
明白过来的小孙,又开始笑迎街坊邻居。
没一会儿婶子大娘们就不进来了。
小孙又去骚扰二平:“怎么又没人了?”
二平没敢等他问第二句,赶紧解释:“一个大娘知道,半条街都知道了,我估计这会儿,五六里长的花市大街,没人不知道今天粮价没变了。”
小孙又学到了新知识,殷勤的帮忙收拾起了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