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紧要大事

老太婆摇头:“太多了,要不了!”

排队买粮食的听见也是可乐。

居然还有人嫌钱多的时候。

杨福平招呼着熟客,也凑趣的说了两句:“大爷,这金圆券现如今是真不好使,别说我这了,四九城哪儿你都花不出去。

您捡这么老些也不容易,实在不行,就扛回去引火吧!”

其实还有个途径,杨福平没吭声,那就是扛到黑市儿去,人家按斤给钱。

这么大半袋子,说不定还真能还上几个铜子儿!

在四九城是废纸,可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黑市儿背后自然有人运到还没解放的地区,去换物资。

只不过,不是这位穿单鞋还露脚指头的大爷能想象到的事儿。

杨福平说这钱是捡来的,就是因为刚刚打开袋子看的时候,里面什么模样的金圆券都有,新的旧的,沾灰的沁水的,面值还大大小小不一样。

一看就不是自个儿家存的。

老头气性还挺大,耍无赖,俩手一背,“哼”的一声,直接走了!

给杨福平整的没脾气,只好让小孙跟二平把这堆废纸,拉到一边儿,省的耽误店里的进出。

讨饭婆子把地上散的捡走了三三两两的一小堆儿。

买完粮食的人,踩到钱了也没有避让。

有的印上了个脚印之后,又从鞋底上掉了下来,被风吹的飘飘然的不知道去了哪儿。

有的沾到鞋上,被不知情的鞋子主人踩在脚下,沾灰见水,揉成了纸屑。

等买粮食的人都走完,天儿也差不多要黑了。

杨福平准备关门,二平看着门外的一袋子金圆券,可惜道:“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老些钱呐!”

小孙赞同道:“谁说不是呐,就是法币不值钱那会儿,东家也没按袋子发钱!”

这话说完,连着杨福平也笑了起来。

招呼着几个人:“来来,捡着品相好的,一人留几把,别的不说,以后老了,跟儿子提起这一段儿的时候,省的人家说咱吹牛!”

小孙一马当先,还真摊开找了几把。

二平凑趣的也拿了几把,就连福安,也凑过去拿了几把。

连着东家发的二十斤玉米面儿,乐乐呵呵的上板儿道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