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强调,法眼清净是了脱生死的关键,因其能直接通达诸法实相,而非依赖神通,如天眼?。禅宗亦视法眼为参透万法的重要阶梯?。
侯厅长听后,鼓起掌来了,便站起来,走到李总编辑身边说,你年纪轻轻的,竟然深通佛理,实在是佩服佩服。李丽说,谢谢厅长!您谬赞了,我只知道点皮毛,真正的大师在那呢,李丽用手示意着夏颖社长。侯厅长说,夏社长也研究佛学。夏颖说,不忙的时候,喜欢国学文化儒释道。我们仅仅知道积极入世,拿的起。道家却认为那是不够的,如何才能以入世的心态做事,以出世的心态做人,这是一种融合儒道思想的人生哲学,懂得放下也是一种智慧。夏颖看着厅长大人说,班门弄斧了。侯厅长说,那里那里,有时间真的要向你们二位好好讨教佛法。并跟薛红主任说,你的文笔不错,可也要多向夏颖社长和李丽总编辑学习些国学文化,有机会我们也能探讨一二。侯厅长的秘书小陈,听的云里雾里,一点都不知道她们在说什么。
薛红跟李丽总编说,你听到了没有啊,现在就请你推荐几本书给我,我要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不然你们在聊儒释道文化的时候,我就像个傻子一样,说实话,我真的听不懂。李丽抬起头,跟薛红主任说,您布置的任务我还未完成呢,我也没有听到你们在说什么。侯厅长看到李丽总编辑在认真的审阅他儿子的文章,便说,李丽总编真的好敬业,孩子的文章怕是没有什么新意。李丽说,侯睿的基础不错,文风朴实,我带回去,有时间再好好看看。比如,第一篇散文《光阴里的安师大》
晨光初染花津河面,薄雾如宣纸上的水痕,洇开赭山与楼阁的淡影。三两学子踏过曲桥,脚步声惊起水鸟,翅尖掠过荷塘,抖落一串碎玉。那荷叶底下,游鱼记得四月的雨声:清明时节,紫藤花从廊架上垂落,如凝固的紫色烟霞;油菜花在僻静处铺开金黄的绸缎,细雨过后,连泥土都沁出蜜香。光阴在此处是可视的——新栽的树苗从羸弱到亭亭如盖,春草岁岁枯荣,而敬文图书馆的玻璃幕墙,永远倒映着流云与飞鸟。
后山的石径蜿蜒如一部线装书。清代皖江中学堂的黛瓦上,青苔漫漶着百年水痕;景多亭的石凳微凉,常有琴声从音乐学院逸出,缠绕亭角,又随山风散入林间。行至半腰,可见赭塔在树影间隐现,晴岚浮动时,塔尖似悬于虚空。下山的人总忍不住回望:芭蕉叶掩着斑驳的粉墙,细雨濡湿了围栏,恍惚间有长衫背影转过敬文园的月门——那是时光窖藏的师魂,仍在守护琅琅书声。
暮色四合,情人坡便成了青春的港湾。草叶沾着夕照,暖风裹挟细语。有人抱膝独坐,望天边熔金般的云;有人并肩仰卧,任星辰坠入眼眸。坡下的小径曾见证多少悸动:旧日无手机,男生托人带口信约心上人,需鼓足穿行整片宿舍区的勇气。而今吉他声常从苇丛边升起,少年盘坐草地,指尖流淌《光阴的故事》。歌声漫过荷园,惊起白鸟,翅膀扇动处,抖落四年韶光。
图书馆的灯火是子夜的星辰。晨光未启,门前长队已静默如剪影;深夜闭馆,窗格间仍有光焰不熄。书架如崇山峻岭,泛黄纸页间游动着求知的目光。有志愿者轻拭桌案,瞥见考研学子伏案的背影,冬夜寒峭,他们以咖啡与信念煨热长夜。书架缝隙偶有低语:“这位置有人否?”旋即归于沉寂,唯余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如春蚕食叶,织就锦绣前程。
毕业季的夏风总带着盐味。行知楼前快门响过,方帽穗子抛向碧空,落下来已是天涯。有人抚过宿舍楼砖墙,指尖触到往昔:七号楼十兄弟的笑闹犹在耳畔,周末舞会上旋转的裙裾化作流光碎影。蓦然回首,但见花津河水载着柳絮缓行,白桥默立,仿佛从未在意人潮涨落。离人终于懂得:所谓母校,是纵使挥别,仍将根系深埋骨血的存在——它让光阴有了温度,让远行者回望时,总能看见一盏归家灯火伫立窗前。光阴流转,安师大如古砚中的墨,历久愈浓。它沉淀于荷塘月影,凝结于书页指纹,最终酿成学子心头一坛醇酒:初尝是青春清冽,再品已是生命回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丽轻轻地朗读了几句。侯厅长高兴的无以言表,催促薛红,让服务员快起菜吧。李丽说,还有一首现代诗,我读给你们听听。
《青春的幻想》
风把书包吹成风筝时
我们正坐在操场边的台阶上
数云朵飘过教学楼的次数
你的铅笔在草稿本上画翅膀
说要借黄昏的颜料
涂满所有未拆封的明天
幻想是课桌上转不停的笔
在公式与诗句间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