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的跨院里,厨房门口,李俊正穿着一件褂子在劈柴,一下一下的,把木头用斧头劈成一块一块的。
救助站进入正轨后,在还有一点粮食的情况下,他的工作任务其实不重。
当然,如果没有办法用猎物换粮食,那么找粮食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要到处化缘,而且能求到的粮食很少。
但是他有底气,等军犬到位以后,他就可以带几个人去打猎,猎物换粮食,至少能支撑救助站的消耗。
要是再弄一只鹰,最好是金雕或者海东青,那打猎就更是手拿把掐了。
现在的救助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李俊把逃荒人员分成了野菜组、打柴组、做工组、卫生组和治安组。
野菜组主要是女人组成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城外采集野菜,地方不近,而且她们还没有交通工具,只能走路,一来一回要大半天,也是很辛苦的。
李俊让她们中午每人带一个窝头去吃,水就要自己带了。所以这些妇女还是挺愿意去采野菜的。
打柴组其实是更辛苦的。
首先救助站的用柴量其实很大,毕竟一百多号人,煮饭、烧水什么的,都要用到木柴,每天的消耗量都不小。
1959年已经有蜂窝煤了,实际上两年前已经开始推广了,这玩意也不算贵,95号院里已经有不少人家在用了,比如刘海中家、易中海家、何雨柱家,还有贾家,都用上了蜂窝煤。
就连以前阎埠贵家也在用,不过他家的蜂窝煤是自己买煤然后加上黄泥自己做的,这样可以又省一笔,只是他加的黄泥有点多,烧出来的热量不怎么样而已。
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