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了。”
“你看冬强小阿姨她就好好读书,自己有个好工作,找的老公也这么好。”
“妈,我知道了。”
“村里的男人不要理他们,周末回来天黑就在家里不要出去,早点把门锁好,后来装的这个锁里面的锁一定锁上。”
每天晚上总有交代不完的话。
开学,俞继红和方三弟把方瑜送到学校办了住校手续后,就去外面找早点摊。
他们到了省城,满街的各种车流和亮着“百货商场”灯箱的大楼晃花了眼,街上的人走得匆匆,偶尔有穿皮鞋的人经过,鞋底敲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笃笃”声。
街边的铺子一间挨一间,俞继红经过每家店都要仔细地看着,把所有的东西都尽收眼底。
忽然,她停住了脚步,街边一家铺子的橱窗,玻璃擦得透亮,里面摆着铺着白桌布的桌子,每张桌子的中间都放着个细口瓷瓶,瓶里插着两朵粉盈盈的月季,花瓣上还沾着似有若无的水珠。
“三弟,你看你看!”俞继红赶紧扯了扯方三弟的胳膊,声音里带着点惊喜。
方三弟慌忙转过头,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看了半天,“看什么?”
“那桌子!”俞继红指着橱窗里的餐桌,“他们餐桌上也放花,跟我们家里一样!吃饭桌上放瓶花,你看,大城市的人也这么放,那时你还说我。”
方三弟凑近玻璃又看了看,忽然“呵呵”笑出了声,“啥店啊这是?看着就高档。你还说跟我们家里一样?”他瞅着里面穿得整整齐齐的服务员,再低头看看自己沾着泥点的布鞋,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俞继红不服气,小声嘟囔,“怎么不一样?不就是桌上摆瓶花嘛,我们家很多年前就吃饭桌上放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你超前,你洋气,我们今天逛一天,明天就去找小吃摊了。”
“知道,我们是来赚钱的,这么远过来了,我总要看看大城市,摊子找下来,一开始干活就没时间了。明年等方瑜放暑假,把她也带过来看看。”
“还明年,我们今年生意能不能找下来都还不知道。”方三弟没这么乐观。
“一定能的,你看街上这么多人,他们总要吃饭的,又不会每个人都跑到大饭店里去吃,生意是靠人找的。”
至于做什么,这几年在家里,他们就商量好的,先摆摊,摆摊成本低。主要做炸油条和粢饭团,刚开始想做烧饼的,她和方三弟一起也学了几天。
“左手托面团,右手撒芝麻,贴的时候要快要准,别让火燎着。”做烧饼的师傅一边说,一边示范着把面团按在炉壁上。
铁皮炉子里的炭火正旺,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壁,刚贴进去的烧饼“滋啦”一声,很快就飘出麦香。
俞继红学着师傅的样子,刚把手凑近炉口,一股热浪就扑了上来,手背瞬间发烫,她慌忙缩回手。
方三弟也一样,烧饼面团没贴稳,“啪”地掉在炭火里,火星子溅起来,烫得他手背一阵刺痛。
两人手背被烤得越来越红,方三弟说,还是在家里种田,做点外加工好。
俞继红不死心,又去找别的做,最终还是觉得做油条和粢饭团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