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俞继红的回忆

方瑜点点头,“我有听到过,妈,是真的吗?”

俞继红摸着方瑜的脸,“方瑜,既然她们都提起来了,你去把门关了,妈跟你说。”

“好,”方瑜有去把门关起来,两人坐在竹椅上挨着,方瑜坐在旁边听俞继红讲。

1980年的春节过后,村里来了个外乡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领口袖口平平整整的。他站在村口问去公社的路,说着一口清亮的普通话,肩上挎着一个旧帆布包。

俞继红家就在村口不远处,她正端着木盆去河边洗衣服,恰好听见了这陌生的口音。她停下脚步,好奇地望过去。只见那男人转过身,个子高高的,身形挺拔,眼睛亮的像山泉水,笑起来时嘴角还有个浅浅的梨涡。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不像村里小伙子那样乱糟糟的。

后来知道,这男人叫廉武良,是来乡下考察蚕桑技术的。

公社把他安排住在村头的老供销社,还特意让村里养蚕经验丰富的几户人家配合他的工作,俞继红家就是其中之一。

俞继红家有两间蚕房,她从十二三岁起就跟着她妈养蚕,喂桑叶、除沙、上蔟,样样都做得麻利。

廉武良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到她家的蚕房来。总是一边仔细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一边跟俞继红聊天,俞继红觉得他说普通话的声音真好听。

“继红,你看这蚕,”他指着一片桑叶上蠕动的小蚕,“要注意控制温度,最近夜里凉,得把窗户关好。”他说话时,气息轻轻拂过俞继红的耳畔,他身上有股淡淡的肥皂香。俞继红的脸红了,低着头,小声应一句:“晓得了。”

他会蹲在蚕房里,跟俞继红一起给蚕宝宝添桑叶。他的动作很轻,生怕碰坏了娇嫩的蚕。阳光透过蚕房的窗户,洒在他专注的侧脸上,俞继红偷偷看他一眼,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有时,指尖不小心触碰到,两人都会像触电般缩回去,然后相视一笑,气氛里带着一丝说不出的暧昧。

除了在蚕房里的接触,廉武良还会借故找俞继红。在画纸上画着蚕体结构图,给俞继红讲解科学养蚕新技术,他修长的手指都令俞继红心动。

或者给她讲城里的新鲜事,讲大海,站在海边,吹着海风,一眼望不到头,全是蓝的水。俞继红的家乡被群山环抱,风被挡在了山外。她托着下巴,听得入了迷,心里对那个有风有海的城市充满了向往。

一来二去,两人越来越熟络了,廉武良会约俞继红在黄昏时分去村后的山坳,那里有一片野生的桃林。

到了五月,春蚕开始结茧。廉武良比平时更忙了,每天都泡在俞继红家的蚕房里,记录结茧的情况。

“继红,等我回去把报告写完,秋天就回来接你。带你去看海,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