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高考倒计时

箱底压着烫金的《北大百年真题集》,扉页还带着印刷厂那新鲜的油墨香,仿佛在诉说着知识的力量与希望。

林强将书递给林雨,语重心长地说:“丫头,好好学,争取考上北大,给咱老林家争光!”

正午的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着胡同。陈宇蹬着车回来时,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

他摘下草帽,用力地扇着风,露出胳膊上被晒得通红的印子。为了找全1952年清华建筑系真题,他在档案馆里泡了整整三整天,那股子为了孩子学业全力以赴的劲头,让人动容。

“风儿,这题你杨爷爷说能当压轴……”陈宇话还没说完,陈风就已经扑到那叠泛黄的复印件上,眼睛亮得如同发现猎物的幼豹,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

暮色渐渐染红了窗棂,院子里支起了枣木圆桌。

林强摆弄着德国产的慢烤炉,松木燃烧的香气混合着蓝莓的酸甜,在晚风中悠悠飘散。“当年在林场搞科研,咱用这法子烤过实验样本。”他翻动铁签的手势依旧带着林场汉子的粗犷与豪迈,“雨丫头,这温度控制跟你生物课本上的酶活性实验……”

“正相关!”林雨眼睛一亮,突然抢答,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傍晚的宁静,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她面前的错题本上贴着五色便签,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知识点,北大校徽图案的保温杯里,参茶还腾腾地冒着热气,那是家人给予她的关怀与期待。

高考前三十天,陈宇一咬牙包下了景山附近的小院,当作孩子们冲刺的基地。

他请人把正房改成了隔音自习室,墙角的书柜里塞满了从各地搜罗来的绝版教辅,每一本书都像是一座知识的宝藏。他却执意保留着糊墙的旧报纸,那上面记载着1978年恢复高考的新闻,承载着一代人的希望与梦想,也激励着孩子们奋勇向前。

某个闷热的午后,杨教授带着一身的粉笔灰匆匆赶来。老头儿顾不上喝口水,就摊开卷边的笔记本,兴奋地说:“风儿上次问的斗拱结构,我查到营造学社的原始记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风突然眼睛一亮,指向窗外:“您看那窝雨燕,筑巢的斜度是不是暗合力学原理?”老教授扶了扶眼镜,顺着陈风指的方向望去,仔细地研究起来。没注意到陈宇正往他旧公文包里塞林场产的灵芝孢子粉,那是陈家对教授的感激与敬意。

七月初的暴雨夜,电闪雷鸣,狂风肆虐。陈宇蹲在配电箱前值守,雨水不停地打在他身上,他却浑然不觉。备用发电机嗡嗡作响,照亮了他手边泛黄的《清华园修缮日志》。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要确保小院里的电力供应稳定,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受到一丝影响。

西厢房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林雨举着模考卷,兴奋地冲进雨幕:“爸!文综那道生态题,我用林场植被演替规律解了!”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鲜红的“298”分数上,绽成一朵朵暗花,那是她努力付出后的收获,也是她梦想绽放的光芒。

高考当日,胡同口热闹非凡,摆满了家长们自发设立的“助力摊”。赵刚支起写有“免费凉茶”的条幅,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考生和家长;王强领着建筑队的汉子们用杉篙架起阴凉通道,为孩子们遮挡炽热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