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才十一的大儿子也不是东西,不是拿鞭炮炸粪坑,就是堵人家烟囱,砸人家玻璃。你们不要以为这些是不懂事的小孩搞的恶作剧,有些孩子的坏,是从小从骨子里的,调皮捣蛋和坏不是一回事。”
“后来他大儿子把别人家的孩子扔井里淹死了。”
“受害者父母报了惊,可是他家大儿子年龄太小,不但没法追究刑事责任,甚至连少管所都进不了。刑法规定已满十六的人犯罪,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的只有犯杀人放火等重罪才会入刑。”
“十四岁以下的孩子犯罪不入刑,就连进少管所也得十四以上。”
“从此他们更肆无忌惮,缺钱了就让他家大儿子去偷,偷不着就让他家大儿子拿个火把,威胁人家要放火,借以勒索人家的财物。”
“好在83年严厉打击的时候,因为民愤极大,他们两口子和刚满十四周岁的大儿子吃了花生米,就剩下一个才四岁多的小闺女。”
“街道本来要把小闺女送福利院的,他们邻居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两口主动提出收养那个小闺女,老两口对那个小闺女那叫一个好。”
“可是那个小闺女越长,越不是东西,嫌老两口穷,嫌老两口没本事,把老两口的降压药偷偷换成了别的药,害死了老两口。”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她以为老两口死了,就能被条件更好的家庭收养。不过由于她的年龄太小,还是无法对她进行处罚。”
“你们说的都是个别案例吧,大部分孩子应该还是好的。”
高老板道:“我曾经看过一部小说,就是描写福利院儿童的,里面的孩子都挺善良的,一群孩子吃一块糖,咬到最后还能剩大半块。”
“所以你看的是小说,小说里都是真善美,但生活中往往是假丑恶。”王院长道:“我也经常给孩子们发糖果什么的,但聪明的孩子拿到糖果的第一时间,就会塞进嘴里,尽快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
“还能为什么。”
老供案道:“吃得慢了,就会被比他们大的孩子抢走。”
“对。”
王院长点头表示认同:“虽然有郑府拨款,但福利院的经费都是有限的,最多也就能保证孩子们饿不死,想吃点好的可不容易。”
“为了一块糖,一片肉,就能让他们人脑袋打成狗脑袋,所以团结友爱是很少存在的,他们倒是经常为了争抢东西,而拉帮结派。”
“这话对。”
老供案跟王院长一唱一和道:“我就处理过不止一个从福利院出来的小团伙,那帮小崽子可是凶得很。反正也没有家人,了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