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柴宗训问娘:娘,咱去哪?符太后打了寒颤说去潼关吧。

符太后点了点头,对众人说:“现在时间紧迫,咱们马上出发。路上都警醒点,避开城镇和宋军的驿道,专走没人的山路。要是遇到宋军斥候,就往树林里躲,别跟他们硬拼——咱们现在人少,得把命留到潼关。”

众人齐声应和,扛起行囊,跟着符太后和柴宗训往庙外走。雪还在下,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去半尺。柴宗训扶着符太后的胳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的队伍——五十多个人,大多带着伤,有的士兵还拄着树枝当拐杖,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只是默默地跟着,像一群在雪地里寻找火种的孤狼。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面忽然出现了一片松树林。斥候上前探了探路,回来禀报:“太后,前面的松树林里有一条樵夫走的小路,能通到潼关方向,我刚才看了,路上没有宋军的马蹄印和脚印。”

符太后松了口气,对众人说:“那就走这条小路,大家都跟紧点,别掉队。雪天路滑,互相拉一把。”

众人跟着斥候走进松树林,树林里的雪比外面小了些,松枝上挂满了积雪,风一吹,雪就簌簌地掉下来,落在脖子里,冰凉冰凉的。柴宗训牵着符太后的手,走在队伍中间,忽然想起娘刚才在地图上的样子——娘的手指划过秦凤路的州府时,眼里满是怀念,划过淮南东路时,又多了几分不甘。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娘把这些州府夺回来,让后周的旗帜重新插在开封府的城头上。

“娘,你累不累?”柴宗训抬头问,看到娘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虽然天冷,可走了这么久的路,娘的病还没好,肯定吃不消。

符太后摇了摇头,笑着说:“娘不累,有你陪着,娘就有劲儿。”她顿了顿,又说,“等咱们到了潼关,娘让王都虞侯给你做豆沙包,用潼关的小米熬粥,再让厨房蒸一碗你爱吃的鸡蛋羹,让你好好补补。”

柴宗训笑着点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知道,娘说的这些现在还只是念想,可只要他们能到潼关,只要皇符玉玺还在,总有一天,这些念想都会变成真的。

走了大半天,天渐渐黑了下来。众人找了个背风的山洞,生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洞壁上的青苔。柴宗训帮着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他从洛阳宫逃出来后,跟着张校尉学了点包扎的本事,现在正好用上。符太后则坐在火堆边,看着装皇符玉玺的箱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箱盖,不知道在想什么。

“太后,咱们明天就能到潼关了吧?”一个年轻的士兵忍不住问,他是洛阳宫的侍卫,跟着他们逃出来后,一直没怎么说话,眼里却满是期待。

符太后点了点头:“嗯,明天一早出发,顺着小路走,傍晚就能到潼关脚下。到时候,我会亲自去见王都虞侯,给他看皇符和玉玺,让他知道,后周还没亡,咱们柴家的人还在。”

就在这时,洞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声响。众人瞬间警觉起来,斥候连忙拔出刀,悄悄走到洞口,扒开茅草往外看。过了一会儿,斥候回来禀报:“太后,是咱们的人!是之前跟张校尉失散的五个士兵,他们一路跟着咱们的脚印找来的。”

众人松了口气,五个士兵走进洞里,身上落满了雪,脸冻得通红。看到符太后和柴宗训,他们“扑通”一声跪下,激动得热泪盈眶:“太后,殿下!我们还以为找不到你们了!张校尉他……他为了掩护我们,跟宋军的先锋拼杀,最后……最后被乱箭射死了……”

符太后的身子晃了晃,扶住身边的石壁才站稳。张校尉是柴荣的老部下,从澶州就跟着柴荣,后来又跟着她守洛阳,忠心耿耿。她沉默片刻,声音有些沙哑:“张校尉是后周的功臣,等咱们复国了,一定要把他的灵位请进太庙,让他跟你爹一起受后周的香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柴宗训也红了眼眶,他想起张校尉之前帮他捡干柴,教他辨认野菜,还在雪夜里把自己的棉袄脱给他穿。他走到五个士兵面前,鞠了一躬:“谢谢你们能找到我们,也谢谢张叔……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帮张叔报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