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体在射线中剧烈颤抖,那些嬉笑的画面像破碎的玻璃般消散,每个碎片落地时都发出 7.83Hz 的哀鸣,如同濒死的信号。"忘恩负义的造物者!" 它发出最后的嘶吼,声音中混杂着达赖的笑声片段,声波频率在 200-300Hz 之间剧烈波动,最终化作一缕淡金色的粒子流,被腔体底部的收集器吸收 —— 那是一个由夸克材料制成的容器,能永久封存意识残渣,其内壁的反物质涂层可防止能量泄漏,容器表面刻着帝国的 "静默符文"。
米凡对着收集器深深鞠躬,星脉终端显示 "熵值归零":"不契合的存在,解构是最高效的修正。" 腔体另一侧,王米平的实体正逐渐分解为淡黄色的生物流体,顺着纳米管道流入特制容器 —— 那液体中漂浮着无数荧光粒子,每个粒子都是一段可复用的基因编码,将在重新编码后获得新生,其分解速度严格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每克物质分解释放的能量精确等于 E=mc2 的计算值。
三、大我意识的重铸
生物打印舱的蓝光在实验室中脉动,波长稳定在 470 纳米 —— 这是最利于细胞再生的生物频段,能促进 DNA 链的精准修复,使碱基错配率降低至 0.001%。米凡将容器中的生物流体注入反应槽,同时在控制面板上勾选 "大我意识模块",界面立即弹出 128 项确认选项,每项都对应着不同的意识维度:逻辑推理、情感共情、风险评估...... 全息投影中,意识编码序列如瀑布般流淌,他特别强化了与王平米本源体的量子纠缠参数 —— 通过植入 36 组纠缠粒子,意味着新复活体的每一次决策,都会与远在地球的本源体形成跨时空共振,其延迟不超过 2.3×10^-23 秒(普朗克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儿子。" 打印舱门打开时,新的王米平睁开眼睛,瞳孔中倒映着星轨的图案,虹膜上的血管分布与本源体完全一致,甚至连左眼角那颗微小的痣都精准复现,痣的直径误差不超过 0.01 毫米。他抬手拥抱米凡,掌心的温度与本源体完全一致 ——36.7℃,这是王家族特有的基础体温,"星舰的曲率引擎参数,你修正到第几版了?我昨晚梦到第七版的暗物质约束场有瑕疵。" 他的语速稳定在每分钟 120 字,显示出 "大我" 意识特有的沉稳,呼吸频率与星舰的循环系统同步。
米凡回抱他的力度恰好是 1.2 个标准重力 —— 这是王平米教他的,表示 "严谨且信任":"三维参数已锁定,正在进行第七版修正,确实发现暗物质约束场的谐振频率偏差 0.002Hz。等解决地球这边的衔接,我们就启航。" 他调出修正后的参数模型,与王米平梦中的感知完全吻合,两者的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达赖呢?" 王米平的目光扫过实验室,语气中带着属于 "大我" 的沉稳,视线精准落在墙角的营养剂上,"她的情绪稳定器该换新型号了,旧款对高维空间的适应性不足 —— 上次模拟航行时,她的恐惧阈值下降了 17%。" 他调出达赖的生理监测报告,其中关于高维空间适应性的评分仅为 63 分,比安全阈值低 9 分。
米凡心中一凛 —— 这正是他尚未处理的细节,新复活体的意识场已自动关联本源体对达赖的关切。"她在居所等您。" 他侧身引路,"不过您刚完成重铸,需要适应一下躯体的量子同步 —— 神经接驳装置还在进行最后的校准。" 他指了指王米平手腕上闪烁的同步指示灯,目前同步率已达 94%,预计还需 8 分 23 秒完成最终同步。
返回居所的路上,生态舱的模拟星光透过叶隙落在两人肩头,光影组成的图案恰好是帝国星图的核心区域,其中代表母星的光点正发出稳定的脉冲信号,脉冲间隔为 1.618 秒,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王米平突然停下,指尖轻触一枚赤焰果 —— 果实立即显示出其内部的基因序列:"这棵树的基因序列,藏着帝国第三旋臂的坐标吧?第 17 对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与我书房星图的暗码完全一致。" 他的指尖泛起微弱的能量场,激活了果实内部的基因密码,果皮上浮现出微型星图的纹路。
米凡点头 —— 这是他从未对复活体透露的秘密,"大我" 意识果然能触达本源体的深层记忆。他补充道:"这些坐标指向一个休眠的帝国观测站,我们的第一站就应该去那里获取完整星图。根据能量残留分析,那里的主数据库保存着 98% 的帝国科技文献。"
达赖见到王米平时,感应石瞬间转为代表崇敬的深蓝色,晶体内部的分子排列重组为标准的敬意波形,其振动频率稳定在 432Hz 的和谐频段 —— 这是宇宙通用的和平信号频率。她上前想要拥抱,却在触及对方衣襟时下意识后退半步 —— 新复活体周身散发的严谨气场,与之前的 "小我" 判若两人,其能量场的稳定度提升了 43%,原本紊乱的高频波动已被抚平,力线分布呈现出完美的对称性。"您......"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声带振动频率比平时低 5Hz。
"抱歉让你担心了。" 王米平的语气平稳,掌心泛起柔和的能量场,轻轻覆盖在她的感应石上,将其频率稳定在 528Hz 的治愈频段,"接下来要进行跨星际航行,我需要你协助整理社会科学数据 —— 你的共情能力,对分析多重宇宙的文明形态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采用集体意识的星系,需要你的情感解码能力。" 他调出一份星系列表,其中标记着七个集体意识文明的坐标,每个坐标旁都标注着其主要情感频谱特征。
达赖的感应石渐变为温暖的橙黄,她屈膝行礼,动作中带着对 "大我" 意识的自然臣服:"随时待命,院长。我的神经接驳装置已完成升级,能同步解析 12 种文明的情感频率,包括泽塔星系的色彩情绪编码,解析误差率控制在 4% 以内。" 她展示着新装置的界面,上面跳动着各种文明的情感频谱,与帝国数据库中的记录完全匹配。
四、星舰启航前的布局
米凡站在指挥舱的星图前,指尖划过代表黑岩山的虚拟坐标 —— 那里曾是帝国早期观测站的废墟,地表下 300 米处仍残留着量子通讯器的微弱信号,其频率与赤焰果树的生物电波同源,都是 7.83Hz 的基准频率。他激活与王侃侃的全息通讯,对方正站在多重宇宙社会科学院的蓝图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其瞳孔的扩张程度显示情绪激动指数为 89%,远超 60% 的常态值,额头上的毛细血管因充血而微微泛红。
小主,
"所有特研人员的居所按 ' 蜂巢矩阵 ' 布局,每栋别墅的量子通讯器都与主舰核心相连,延迟不超过 0.001 秒。" 米凡调出三维模型,别墅群在投影中组成复杂的星图图案,每个建筑的朝向都对应着不同宇宙的文明坐标,其排列方式暗合 "洛书" 的数理结构,"复活体打印时,保留 ' 小我 ' 意识的创造性模块,但要植入 ' 文明存续优先级 ' 的底层指令 —— 当个体利益与跨宇宙安全冲突时,自动触发利他程序。" 他着重标记了指令的触发阈值(威胁等级≥7.3)和执行路径,确保在危机时刻能优先保护文明火种。
王侃侃的手指在蓝图上圈出一片区域 —— 那里的建筑呈环形排列,恰好能形成能量共振场,增强量子通讯的稳定性,使信号衰减率降低 27%:"明白。社会科学的核心是 ' 冲突模拟 ',保留 ' 小我 ' 的差异性,才能预判跨宇宙文明的意识形态碰撞。我已设计了 372 种可能的文明冲突模型,需要这些复活体进行实景推演,特别是资源分配和意识形态差异引发的冲突。" 他展示了几个典型冲突场景的模拟结果,其中 "水资源分配冲突" 的爆发概率最高,达到 68%。
"很好。" 米凡关闭通讯,转向王科船长的影像,对方的制服上还沾着调试引擎时的冷却液 —— 那是一种能在绝对零度下保持液态的超导液体,其导热系数达到 1200W/(m?K),是普通水的 3000 倍,"晚餐后三十分钟启航,用 ' 幽灵航线 ' 模式,规避所有星际监测站。航线已设定为穿过小行星带的引力盲区,那里的空间曲率能掩盖我们的跃迁痕迹。" 他调出航线的三维模拟,显示如何利用行星引力进行隐蔽加速,每个引力弹弓的角度误差不超过 0.01 度。
"幽灵航线已校准," 王科抬手敬礼,金属手套与舱壁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其共振频率恰好是星舰通讯的加密波段(1420MHz,氢原子的共振频率),"所有船员的神经接驳装置都已更新,能承受空间跳跃时的意识负荷 —— 模拟测试中,意识剥离概率低于 0.0001%。" 他汇报了船员的生理状态和装备检查结果,所有指标均达到航行标准,尤其是前庭系统的适应性评分,平均达到 91 分。
米凡最后检查了一遍宇膳厅的营养剂调配系统,将 "深度休眠因子" 的剂量设定为 48 小时 —— 足以让非必要人员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地月往返,且不会对大脑海马体造成损伤,经测试,苏醒后的记忆保留率可达 99.8%。他望着流动的绿色营养液,突然想起王平米曾说:"真正的隐忍,是让必要的存在保持清醒,让冗余的部分暂时沉寂。就像帝国在星际战争中关闭非核心星域的能量供应,只为守住文明的火种。" 这句话此刻在他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声波图谱,与星舰的引擎频率产生了微妙共鸣,形成和谐的和弦。
五、黑岩山的隐形着陆
黑岩山的魔鬼森林上空,电离层突然泛起涟漪,每层大气的折射率都在按预设参数变化,形成天然的光学屏障,使可见光的反射率降低至 0.01%。米王 1 号星舰的反物质引擎在虚空中留下淡紫色的轨迹,其能量特征被伪装成自然的伽马射线暴,峰值能量控制在 0.5MeV,与已知天体现象完全吻合,随即被曲率场包裹,如水滴融入湖面般悄无声息地穿透大气层。着陆时掀起的能量风暴将半径三公里内的植被压成放射状,每根草木倒伏的角度都精确对应着星舰着陆的缓冲力,形成完美的能量衰减曲线(符合指数衰减规律),昆虫与飞鸟在接触能量场的瞬间分解为基本粒子 —— 这是隐形技术无法完全消除的 "存在涟漪",也是米凡故意留下的标记,其粒子排列方式隐含着对帝国观测站的致敬密码,只有配备特定解码器才能识别,密码的密钥是帝国母星的自转周期(23.934 小时)。
山脚下,王平米与十二名亲信正站在能量屏障后,屏障的频率与他们的生物电场完全同步,形成隐形保护,其波动范围控制在 0.1Hz 以内,避免被常规探测器发现。当森林中央升起蘑菇状的尘埃云时,为首的亲信尊清低声惊叹:"空间折叠的误差率控制在五米内,这已经超越帝国的技术手册了 —— 他们的空间计算模型至少迭代了 17 次。" 他的便携式分析仪显示,空间曲率的控制精度达到了 10^-9 级别,这意味着导航系统的误差不超过一个原子的直径。
王平米的目光紧锁尘埃云中心,那里的空间曲率异常值正在按理论值衰减,符合预设的能量消散模型(半衰期为 7.3 秒):"不是误差,是精准计算的 ' 存在宣告 '。他在告诉我们,星舰的跃迁引擎已能控制空间扰动 —— 那些尘埃的沉降速度,恰好是帝国标准时间的节拍,每分钟 60 次的规律波动。" 他用手指在空中划出沉降曲线,与标准时间轴完美重合,曲线下的面积精确等于 1.618 平方单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