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星穹下的双面计划:工业生物打印的隐秘启动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8674 字 21天前

“能量输出功率” 当前为 5000W,功率数值旁边有绿色的 “进度条”,进度条的长度为 10 厘米,显示当前功率占最大功率(W)的 25%。打印初期需低功率稳定分子,让分子按照设计图的结构缓慢排列,避免因功率过高导致分子运动过快,出现错位;后续会根据打印阶段逐步提升功率,到 “分子重组中期” 提升至 W,“结构固化阶段” 提升至 W,高功率能加快分子重组速度,将打印时间从 10 小时缩短到 5 小时。

“分子重组速度” 为每秒 1000 万个分子,误差不超过 500 个,速度数值下方有 “实时动态图”,动态图的尺寸为 10×10 厘米,展示分子重组的过程 —— 一个个微小的光点(代表分子)在设计图的引导下相互连接,逐渐形成零件的轮廓,光点的颜色会随着重组进度变化,未重组的分子为白色,正在重组的为蓝色,已重组的为绿色。误差数值用 “括号标注” 在速度数值后方,若误差超过 1000 个,屏幕会自动弹出 “调整建议”,建议内容包括 “降低能量输出功率 5%”“增加催化剂浓度 0.1%” 等,提示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参数,确保打印质量。

这些数据像跳动的脉搏,证明着设备的就绪状态,每一个数字的变化,都反映着设备的运作情况,操作人员能通过这些数据实时掌握打印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控制台边缘还刻着细微的刻度线,每一条刻度线对应着一个打印阶段,从 “材料融化”(0-10%)到 “分子重组”(10%-80%),再到 “结构固化”(80%-100%),刻度线的间距为 1 厘米,每条刻度线旁边用黑色字体标注着每个阶段的 “预计时间” 和 “注意事项”,比如 “分子重组阶段需保持能量稳定,避免外部干扰,若出现能量波动超过 1 赫兹,需立即暂停打印,检查能量供应系统”,清晰地标示出整个流程,让操作人员能随时掌握进度,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

小主,

王侃侃指着控制台侧面的一个透明容器:“这里面是打印溶液,容器是 ‘高强度石英玻璃’ 制成的,石英玻璃的纯度达到 99.99%,能承受 100 个大气压的压力,即使溶液在打印过程中发生意外反应,产生高压气体,容器也不会破裂。容器的容量为 100 升,当前装有 80 升打印溶液,溶液的液位高度通过容器侧面的 ‘刻度线’ 显示,刻度线的精度为 100 毫升,方便操作人员掌握溶液用量。”

“溶液的主要成分是液态‘暗物质合金’与‘生物活性因子’—— 暗物质合金能确保打印品的强度,其密度是普通金属的 3 倍,达到 21 克 / 立方厘米,硬度却达到莫氏 9 级,仅次于钻石,能抵御 1000℃的高温和强酸强碱的腐蚀,即使浸泡在浓度 50% 的硫酸中,24 小时内也不会出现腐蚀痕迹;生物活性因子则能让分子更快重组,因子是从蓝顿星的‘活性蕨类植物’中提取的,这种植物生长在‘赤焰火山带’边缘,能在高温环境下存活,其体内的活性因子能促进分子之间的‘结合力’,让分子结合的速度提升 50%,打印品的结构更稳定,断裂强度提升 30%。”

“我们还在溶液中加入了‘追踪微粒’,微粒的大小仅 1 纳米,相当于单个分子的大小,能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不会出现沉淀。每个微粒都带有独特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绿色荧光,通过控制台的‘荧光检测模块’,能实时反馈打印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一旦出现分子错位 —— 比如某个区域的分子排列与设计图的偏差超过 0.5 纳米,控制台会立即报警,警报声为 2000 赫兹,音量为 80 分贝,同时显示屏上会用红色圆圈标注错位位置,圆圈的直径为 1 厘米,方便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参数,纠正错位。”

他拿起容器旁的一支 “取样针”,针尖细如发丝,直径仅 0.1 毫米,针管是 “316 不锈钢材质”,能防止被打印溶液腐蚀,针管的容量为 100 微升,精确到 1 微升。“这是用于检测溶液纯度的,每次打印前都要取样,将溶液滴入旁边的‘纯度检测仪’中,检测仪采用 ‘质谱分析技术’,能在 10 秒内分析出溶液中的杂质含量,检测精度达到 0.0001%,确保纯度达到 99.99%,否则会影响核电池的能量传导效率 —— 杂质会在电池内部形成 ‘电阻层’,阻碍能量的流动,导致电池发热,温度升高到 300℃以上就可能引发爆炸。上次就有一次因为纯度不够,仅达到 99.9%,打印出的核电池在测试时温度升高到 200℃,还好检测仪及时报警,我们立即停止了测试,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否则整个测试车间都会被炸毁。”

6. 脑波的连接:液态金属与意志的转化

王侃侃将一台银色的脑输机戴在突安头上,这台设备的材质如同流动的液态金属 —— 由 “镍钛记忆合金” 制成,这种合金具有 “形状记忆效应”,在 40℃以上的温度下会恢复到预设形状,而人体头部的温度恰好能触发这种效应,所以能根据突安的头部轮廓自动调整,贴合度达到 99%,不会留下任何压痕,即使长时间佩戴 5 小时,也不会让头部产生不适感,比如压痛或瘙痒。脑输机的重量仅 200 克,分布均匀,重量偏差不超过 5 克,不会让头部有 “偏重” 的感觉,避免因重量不均导致颈部疲劳。

接触皮肤的瞬间,脑输机传来一丝冰凉,温度约为 20℃,这个温度比蓝顿人的体表温度低 12℃,能让突安清晰感受到设备的佩戴;随后设备内部的 “加热模块” 开始工作,以每秒 2℃的速度升温,2 秒后温度就升至 32℃(与蓝顿人的体表温度一致),避免温度骤变引发头部血管收缩,导致头痛。设备边缘的 “医用硅胶垫” 柔软如云朵,硅胶的硬度为 30 Shore A,这个硬度既能贴合皮肤,又不会产生压迫感,硅胶垫的厚度为 2 毫米,能减少脑输机边缘对头部 “声感绒毛” 的摩擦 —— 蓝顿人的 “声感绒毛” 极为敏感,轻微的摩擦都可能引发不适,甚至导致绒毛脱落,而硅胶垫的存在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让突安能专注于脑海中的核电池设计图,不受外界干扰。

纤细的导线从脑输机延伸出来,如同神经末梢般连接到中央控制台的接口,导线的直径仅 2 毫米,外层包裹着 “聚四氟乙烯防火塑料”,这种塑料的耐温范围为 -200℃至 260℃,能承受 300℃的高温,即使设备出现 “局部过热”,导线也不会融化,避免引发火灾。导线内部包裹着 100 根 “高温超导材料” 细丝 —— 这种材料由 “钇钡铜氧” 制成,在 -196℃的液氮环境下能实现零电阻导电,控制台下方的 “液氮储存罐” 容量为 50 升,能持续为导线提供低温环境,确保脑波信号无延迟传输,延迟时间小于 0.001 秒,相当于信号从大脑传递到指尖的速度,不会出现 “指令滞后” 的情况 —— 若滞后超过 0.01 秒,就可能导致打印出的零件出现结构偏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侃侃递过一个银色触控板,触控板的大小为 10×15 厘米,重量仅 100 克,相当于一本薄书的重量,板身采用 “铝合金材质”,表面覆盖着 “压力感应膜”,感应膜的灵敏度达到 0.1 克力,即使戴着手套(厚度 1 毫米)也能操作,轻轻一碰就能触发指令,无需用力按压,操作起来非常便捷。触控板的边缘有 “防滑纹路”,纹路呈波浪形,间距 2 毫米,避免操作时因手滑导致触控板掉落;背面则有 “磁吸装置”,磁吸强度为 5 牛顿,能牢固吸附在控制台上的金属区域,方便固定,操作人员无需用手一直握持,解放双手进行其他操作。

“陛下,您只需集中意志,在脑海中清晰呈现核电池的设计图,不需要发出声音,脑输机会捕捉您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指令。比如核电池的外壳,设计为 3 毫米厚的暗物质合金长方体,长 10 厘米、宽 5 厘米、高 8 厘米,表面要刻上蓝顿星的‘守护图腾’—— 图腾的线条宽度为 2 毫米,深度为 0.5 毫米,这个深度既能让图腾清晰可见,又不会削弱外壳的强度,外壳的抗压强度能达到 100 兆帕,能承受星舰飞行时的加速度冲击;内部的能量传导路径呈螺旋状,螺旋的直径从 1 厘米逐渐缩小到 0.5 厘米,这种渐变设计能让能量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能量过高导致过热,节点间距 5 毫米,每个节点都要安装‘能量稳定器’,稳定器的直径为 3 毫米,能将能量波动控制在 0.1 赫兹以内,确保能量传输的稳定性;安全装置方面,紧急关闭按钮设在外壳侧面,按钮的直径为 1 厘米,表面有凸起的‘十字标记’,标记的高度为 0.2 毫米,方便在紧急时刻快速找到并按下,能量释放阀在顶部,释放阀的口径为 2 毫米,当电池内部压力超过 5 兆帕时,释放阀会自动打开,释放多余能量,避免爆炸。”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触控板上画出简易的设计图,设计图的线条清晰,标注准确,让突安能更直观地理解每个细节。

他顿了顿,指着触控板上的三个核心图标解释:“这些图标对应打印的关键阶段,绿色的‘开始’图标是圆形,直径 1.5 厘米,内部有白色的‘播放符号’,点击后会启动打印程序,程序启动后会有 3 秒的倒计时,倒计时期间显示屏会显示‘准备打印,请确认参数’,给您留出最后的确认时间;黄色的‘暂停’图标是方形,边长 1.5 厘米,内部有白色的‘暂停符号’,点击后会暂停打印,所有参数保持当前状态,暂停时间没有限制,您可以在暂停期间检查打印进度或调整参数,再次点击‘暂停’图标即可继续打印;红色的‘紧急停止’图标是三角形,边长 1.5 厘米,内部有白色的‘停止符号’,点击后会立即切断能量供应,打印过程彻底终止,需要重新输入启动密码才能再次启动程序,这个设计是为了防止误操作导致的程序终止。”

“您随时可以通过触控板查看打印数据,包括打印进度(精度 0.01%)、能量消耗(单位:千瓦时)、物质转化率(单位:%)等,这些数据会实时更新,每 0.1 秒刷新一次,确保您能掌握最新的打印情况。如果需要调整参数,比如增加外壳厚度,只需用意念默念‘调整外壳厚度至 3.5 毫米’,脑输机的‘意念识别模块’会捕捉到您的脑波信号,将其转化为文字指令,同步显示在触控板上的‘指令输入框’中,指令会用‘蓝色字体’突出显示,与其他数据区分开,您可以仔细核对指令内容,确认无误后点击‘确认’按钮,调整后的参数会立即同步到显示屏,分子重组的动态图也会随之变化,比如外壳的轮廓会变厚,让您能实时看到调整效果。如果调整后的参数不符合打印要求,比如外壳厚度超过 5 毫米会导致材料不足,触控板会弹出‘参数异常’提示,并用红色字体标注异常原因,提醒您重新调整。”

突安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 他的 “声感绒毛” 微微颤动,颤动频率从每秒 5 次降低到每秒 2 次,像微风拂过草地,显然在集中精神,排除外界干扰,将脑海中的核电池设计图细节逐一梳理,从外壳的每一个边角的弧度(圆角半径 1 毫米,避免尖锐边角划伤操作人员),到内部每一条导线的材质(采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再到安全装置的触发机制(紧急关闭按钮需要按压 1 秒才能触发,防止误触),都清晰地呈现在意识中,没有丝毫模糊。脑输机表面的 10 个指示灯开始闪烁,从红色逐渐变为蓝色,红色代表 “等待连接”,蓝色代表 “连接成功”,当最后一个指示灯变为蓝色时,代表脑波连接完全建立,没有信号干扰。

中控室的显示屏上,开始出现模糊的灰色线条,线条以每秒 10 厘米的速度逐渐变得清晰,颜色也从灰色变为蓝色,最终形成了核电池的初步轮廓 —— 长方体的外壳、螺旋状的内部结构、侧面的按钮和顶部的释放阀,每个细节都与突安脑海中的设计图完全一致,那是突安脑海中设计图的实时投影。控制台发出 “嘀” 的一声轻响,提示 “打印准备就绪,等待启动指令”,一场关乎蓝顿星能量格局 —— 有了这种超级核电池,蓝顿星的星舰舰队能在 1 个月内征服周边 5 个星系;也关乎王侃侃命运 —— 成功完成交易后,他能获得足够的暗物质合金,为旧星区的星舰研发提供关键材料的秘密打印,就此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