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蓝顿星的文明承越之路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10074 字 20天前

米凡点点头,拿出通讯器,联系了广场的安保部门,把黑风衣人的特征和行为说了一遍。“我们会立刻调查,博士您注意安全。”安保人员的声音传来。

挂掉通讯器,李涛涛有些担心地说:“博士,您说那个人会不会是‘保守派’的人?他们一直反对地球文明交流,说不定想搞破坏。”米凡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管他是谁,我们都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停下文明交流的脚步。就像地球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也有人反对,但最终还是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他们走出观测台,重新回到星尘大道。此刻,广场上的人已经很少了,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收拾设备。穹顶外的启明星,依旧亮着淡蓝色的光芒,光芒透过穹顶,洒在大道上,形成了一道长长的光带。

米凡抬头看着启明星,眼神里满是坚定:“不管未来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继承地球文明的美好,超越地球文明的局限,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对宇宙的承诺。”

李涛涛跟着抬头,看着启明星,轻声说:“我会跟着博士您,一起完成这个使命。我相信,总有一天,整个大宇宙的文明,都会像蓝顿星和地球一样,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远处的星空中,启明星的光芒越来越亮,照亮了奥尔蓝星系的每一个角落。在光芒的笼罩下,蓝顿星的“星越号”科考船缓缓升空,准备前往地球,开启下一次的文明交流之旅。

科考船的船体上,印着醒目的“地蓝双星”图案,图案在启明星的光芒下,泛着金色的光芒。船内,科学家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米凡和李涛涛站在广场上,看着科考船升空,直到它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消失在星空中。

“这只是开始。”米凡轻声说。

“嗯,只是开始。”李涛涛回应道。

夜风拂过广场,带来了“星语森林”里星蓝花的清香。广场中央的“地蓝双星纪念碑”,顶端的双向箭头依旧亮着,像是在为这个新的时代,点亮永恒的希望。

5. 星越号的启航筹备与文明交流伏笔

星越号科考船的启航准备工作,在演讲结束后的第三天正式进入倒计时。这艘船是蓝顿星最先进的科考船,船长120米,宽50米,船体采用“星核合金”与“地球碳纤维”混合打造,既能抵御星际航行中的辐射,又能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消耗。

米凡作为“地蓝文明交流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将亲自带领团队登上星越号,这次的任务是将蓝顿星的“恒星能量收集膜”技术送到地球,并带回地球最新的“生态修复”成果。

小主,

此刻,米凡正在星越号的“指挥舱”里,与船员们一起检查设备。指挥舱的主屏幕上,显示着星越号的航行路线——从蓝顿星出发,经过“奥尔蓝星系中转站”,再通过“星际虫洞”,预计七天后到达地球。

“博士,能量系统检查完毕,恒星能量收集膜的储备足够支撑整个航程。”负责能量系统的船员向米凡汇报,他的手上戴着“生物数据手环”,手环上的绿色指示灯代表一切正常。

“通讯系统呢?”米凡问。负责通讯的船员立刻回答:“通讯系统已与地球‘星际文明交流中心’对接,全程保持实时通讯,不会出现信号中断的情况。我们还安装了地球的‘量子通讯’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

米凡点点头,走到指挥舱的舷窗边,看着窗外的“星际港口”。港口里停靠着十几艘飞船,其中大部分是货运船,只有星越号是专门的科考船。港口的地面上,工作人员正用“能量传送带”将物资运送到星越号上——有蓝顿星的“星蓝花种子”(准备送给地球的礼物),有“文明数据硬盘”(存储了蓝顿星的科技、文化资料),还有医疗设备、食品等物资。

“博士,地球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仪式,还安排了科学家团队,等我们到了之后,就立刻开始技术交流。”李涛涛拿着全息平板,快步走进指挥舱,平板上显示着地球交流中心发来的邮件。

米凡接过平板,仔细阅读邮件内容。地球方面不仅安排了迎接仪式,还准备了“地蓝科技论坛”,邀请了地球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与蓝顿星的团队进行深入交流。邮件里还提到,地球的“文化交流局”会组织蓝顿星的团队参观地球的文化遗址,比如敦煌莫高窟、埃及金字塔等。

“很好,我们也要做好准备。”米凡关掉平板,对李涛涛说,“你负责把我们带来的‘恒星能量收集膜’技术资料整理好,用地球的语言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版本,方便他们理解。另外,把我们准备的礼物清单再核对一遍,确保没有遗漏。”

李涛涛点点头:“我已经整理好了技术资料,还加了动画演示,就算是不懂能量技术的人,也能看明白。礼物清单也核对过了,除了星蓝花种子,还有‘光频音乐盒’(能播放蓝顿星的光频音乐)、‘生物能量手环’(能监测健康数据),都是我们蓝顿星的特色产品。”

正说着,指挥舱的门又开了,走进来一位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女性,她是星越号的船长,名叫林薇,是蓝顿星最年轻的星际船长,曾多次完成跨星系航行任务。

“博士,所有设备都检查完毕,物资也已经装载完成,随时可以启航。”林薇向米凡敬礼,她的眼神锐利而坚定,“不过,安保部门刚才传来消息,之前在大宇宙广场出现的黑风衣人,最近在星际港口附近活动,可能在监视我们的船。”

米凡的眉头微微皱起:“安保部门有没有采取措施?”林薇回答:“他们已经安排了便衣安保人员在港口巡逻,还在星越号周围安装了‘能量警戒系统’,只要有人靠近,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另外,我们的船员都配备了能量武器,确保航行安全。”

米凡松了口气:“好,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这次的科考任务,不仅是技术交流,更是文明的象征,不能出任何差错。”林薇点点头:“博士放心,我会用我的生命守护星越号,守护这次的任务。”

李涛涛在一旁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星越号上安装‘文明数据保护系统’,防止有人窃取我们的技术资料。之前地球的科学家教过我们‘数据加密’技术,我们可以结合蓝顿星的‘能量加密’技术,双重保护数据安全。”

米凡同意:“这个主意好,你现在就去安排,务必在启航前完成系统安装。”李涛涛立刻转身离开指挥舱,去处理数据保护的事情。

林薇看着李涛涛的背影,笑着对米凡说:“您的学生很优秀,年轻有为,以后一定能成为蓝顿星文明交流的栋梁。”米凡笑着说:“他确实很努力,对地球文明充满好奇,这是最难得的。”

指挥舱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船员进来汇报:“博士,船长,地球的‘文明交流使者’陈教授到了,他提前乘坐地球的‘远航号’飞船来蓝顿星,想和我们一起登上星越号,前往地球。”

米凡和林薇对视一眼,都有些惊喜。陈教授是地球“星际文明交流中心”的首席教授,也是米凡十年前在地球科考时的导师,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

“快请他进来!”米凡说。

很快,一位穿着灰色西装的老人走进指挥舱,他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就是陈教授,手里拿着一个棕色的皮箱,里面装着地球的“文明信物”——一本线装的《论语》,还有一张地球的“世界地图”。

“米凡,好久不见!”陈教授走上前,与米凡拥抱,“我听说你们要启航,就提前赶来了,想和你们一起回去,顺便看看蓝顿星这些年的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米凡激动地说:“老师,您能来太好了!蓝顿星的变化很大,尤其是在地球文明的影响下,很多地方都变得更美好了。这次回去,我一定带您好好看看。”

陈教授笑着点头,看向指挥舱的设备:“这艘船很先进,比十年前我看到的蓝顿星飞船,进步了太多。看来,你们的‘继承与超越’,做得很成功。”

林薇向陈教授介绍了星越号的设备情况,从能量系统到通讯系统,再到科考设备,一一详细说明。陈教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出问题,比如“恒星能量收集膜的转换效率是多少”“星际航行中的重力调节系统是如何设计的”,林薇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你们的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地球。”陈教授听完介绍,感慨地说,“比如这个重力调节系统,地球的飞船还需要靠‘离心力’来模拟重力,而你们已经能通过‘能量场’直接调节,这就是‘超越’的意义啊。”

米凡说:“这都是在地球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的。如果没有地球的‘重力研究’资料,我们也不会这么快突破。文明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一个星球的功劳。”

陈教授从皮箱里拿出《论语》,递给米凡:“这是我带来的礼物,希望蓝顿星的人们能感受到地球传统文化的魅力。里面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你们提出的‘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相通的。”

米凡接过《论语》,小心地翻开,书页是用地球的“桑皮纸”做的,上面的文字是地球的中文,旁边还有英文翻译。他看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轻声说:“这句话说得很好,文明交流,就应该相互尊重,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当天下午,星越号的启航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船员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科考团队的科学家们也准备好了各自的设备。陈教授在米凡的陪同下,参观了星越号的各个舱室——有“技术交流舱”(用来存放和展示蓝顿星的科技成果)、“文化展示舱”(用来展示蓝顿星的文化资料)、“实验室”(用来进行地蓝文明的联合实验)。

在文化展示舱里,陈教授看到了蓝顿星的“光频音乐”设备,他好奇地戴上“光频耳机”,立刻听到了一段柔和的音乐——音乐不是通过耳朵听的,而是通过“能量振动”直接传递到大脑,让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太神奇了!”陈教授摘下耳机,赞叹道,“这种音乐没有声音的局限,就算是听力不好的人,也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你们一定要把这种技术带到地球,让更多人受益。”

米凡笑着说:“我们已经准备好把‘光频音乐’技术的资料交给地球了,还会派工程师去地球,帮助他们搭建相关的设备。”

参观结束后,米凡和陈教授回到指挥舱。林薇正在检查航行路线,主屏幕上,地球的影像清晰可见——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白色的云层,在星空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美丽。

“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启航了。”林薇看着屏幕上的地球,对米凡和陈教授说,“这次航行,我们不仅要带去技术和文化,更要带去蓝顿星的友谊。我相信,这次的交流,一定会让地蓝两国的关系更紧密。”

陈教授看着地球的影像,眼神里满是怀念:“我离开地球已经半年了,很想念那里。不过,在蓝顿星的这段时间,我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就是文明交流的力量,让不同的星球,变成‘一家人’。”

米凡走到舷窗边,看着窗外的星际港口。港口的“启航信号灯”已经亮起,红色的灯光闪烁着,提醒周围的飞船注意。远处的蓝顿星都城,高楼大厦的灯光已经亮起,形成了一片璀璨的“灯海”。

“准备好了吗?”米凡问身边的陈教授和林薇。

“准备好了!”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米凡深吸一口气,对着通讯器说:“所有船员、科考人员注意,星越号即将启航,请各就各位,做好启航准备!”

通讯器里传来整齐的“收到”声,指挥舱里的气氛瞬间变得严肃而紧张。林薇按下启航按钮,星越号的能量系统开始启动,船体微微震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

随着一声“启航!”的指令,星越号缓缓升空,离开了星际港口。船体下方的蓝顿星,渐渐变小,从一个巨大的星球,变成一个蓝色的光点。

指挥舱里,所有人都看着舷窗外的星空。启明星的光芒依旧亮着,在星空中形成了一道淡淡的光带,仿佛在为星越号指引方向。

“我们出发了。”米凡轻声说,眼神里满是期待。

“向着地球,向着更美好的未来。”陈教授补充道。

星越号加速前进,很快就突破了蓝顿星的大气层,进入了浩瀚的宇宙。船舱里的“地蓝双星”徽章,在星光的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芒,像是在见证这个新的开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远处的宇宙深处,还有更多的星球在等待着——等待着与蓝顿星、与地球的文明交流,等待着共同构建“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而星越号的启航,就是这个未来的第一步。

6. 蓝顿星的文明融入日常与民众生活变迁

星越号启航的同时,蓝顿星各个小统国的“文明融入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雨泽国”的都城,一场别开生面的“地蓝农业节”正在举行,来自地球的农业专家和蓝顿星的农民一起,在液态水晶田里忙碌着。

“雨泽国”的农民大多穿着蓝色的防水服,他们的皮肤因为长期接触水晶水,带着淡淡的蓝色光泽。地球农业专家李教授穿着蓝顿星特制的防水服,手里拿着“土壤能量检测仪”,正在给农民们讲解地球的“有机种植”理念。

“你们看,地球的土壤里有很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帮助作物吸收养分。”李教授指着检测仪上的数据,“你们的水晶田里虽然没有土壤,但有‘水晶能量体’,我们可以把地球的微生物改良后,注入水晶能量体里,这样作物的口感会更好,营养也更丰富。”

“雨泽国”的农民长老王爷爷凑过来,看着检测仪,疑惑地问:“李教授,这些微生物会不会影响水晶田的能量平衡啊?我们之前试过加其他东西,结果水晶作物都蔫了。”

李教授笑着说:“放心,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做过实验了,改良后的微生物只会吸收水晶能量体里的‘杂质能量’,不仅不会影响平衡,还能净化水晶水呢。”

说着,李教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微型注射器,里面装着透明的液体——这就是改良后的微生物。他小心翼翼地将液体注入水晶田里,几分钟后,水晶作物的叶子就变得更绿了,花瓣也更鲜艳了。

王爷爷惊喜地看着水晶作物,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叶子:“真的变好了!李教授,您太厉害了!以后我们的水晶作物,就能和地球的蔬菜一样好吃了!”

周围的农民们也纷纷围过来,向李教授请教更多的种植技巧。有的农民还拿出自己的“种植笔记”,上面画着水晶作物的生长过程,李教授一边看,一边在笔记上标注改进建议。

在“绿藤国”的“星语森林”里,一场“地蓝花艺展”正在进行。绿藤国的居民擅长用藤蔓和星蓝花制作花艺,而地球的花艺师张女士则带来了地球的“插花艺术”,两种艺术形式在森林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张女士穿着淡绿色的连衣裙,手里拿着一把剪刀,正在给绿藤国的居民演示地球的“东方插花”。她选取了三支星蓝花,搭配两根绿色的藤蔓,插在一个水晶花瓶里,花瓶里的水晶水折射着阳光,让整个花艺作品显得格外灵动。

“地球的插花讲究‘留白’,就像我们的山水画一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留下想象的空间。”张女士指着自己的作品,“你们的藤蔓很有韧性,可以用来做‘骨架’,星蓝花的颜色很鲜艳,可以作为‘点缀’,两者结合,就能做出更美的作品。”

绿藤国的花艺师莉莉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看着张女士的作品,眼睛一亮:“张老师,我可以试试吗?我想把我们的‘光藤’加进去,光藤会发光,说不定能让作品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