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螺丝加工车间,工程师们会反复核对每一颗螺丝的尺寸,甚至用放大镜检查表面的纹路;在电路安装车间,科学家们会用专用仪器测试每一根电线的导电性,确保没有任何短路风险;在外壳焊接车间,焊工们会仔细检查每一道焊缝,确保没有任何缝隙。
阿洛还提出了一个“互相监督”的方案:每个工位的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要让相邻工位的同事进行二次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签字提交。
这个方案得到了都凡博士的认可,很快就在整个团队推行开来。
有一次,蓝顿科学家莉莉在安装水循环系统的管道时,因为管道接口的密封圈尺寸有点偏差,被相邻工位的地球工程师王浩发现了。
莉莉一开始还觉得有点委屈,认为“这么小的偏差不影响使用”,但王浩耐心地给她讲解:“水循环系统是封闭的,如果密封圈有偏差,就会出现漏水,到时候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莉莉听后恍然大悟,立刻重新更换了密封圈,还主动向王浩道歉:“谢谢你,王哥,我以后一定会更仔细的。”
都凡博士看到团队里的这种变化,心里很是欣慰——他知道,一支懂得严谨、懂得互相监督的团队,才能造出真正可靠的维和母船。
小主,
这天晚上,都凡博士在指挥台查看当天的质量报告,发现所有零件的合格率都达到了100%,他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拿起私人终端,给米凡发了一条消息:“质量无差错,进度按计划推进,请放心。”
很快,米凡回复了消息,附带了一张康大大在穿梭机里眺望造船基地的照片,照片下面写着:“康大大说,看到基地的灯光,就像看到了希望。”
都凡博士看着照片,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正在为千万人编织着希望的网。
4. 能源攻坚:太阳能与核能的完美融合
解决了零件质量的问题后,团队的重心重新回到了能源系统上——虽然太阳能板的问题有了进展,但仅仅依靠太阳能,还无法满足维和母船的长期驻守需求。
艾买尔星球的气候特殊,每年有三个月的“暗季”,那段时间里,星球会被厚厚的云层覆盖,阳光几乎无法穿透,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会大幅下降。
而且,维和母船的防御系统、医疗设备、监控系统都需要大量能源,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太阳能可能无法及时供应。
所以,都凡博士提出,必须设计一套“主副结合”的能源系统——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以核能为备用能源,确保母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但核能系统的设计,比太阳能系统更加复杂,尤其是核泄漏的问题,是都凡博士最担心的——如果核泄漏,不仅会污染维和母船,还可能对艾买尔星球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博士,我们已经设计了三种核能系统的方案,您看一下。”李建国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走进了都凡博士的办公室。
都凡博士放下手中的太阳能板参数表,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着:“第一种方案是‘小型裂变反应堆’,优点是技术成熟,能源输出稳定,缺点是核废料处理难度大;第二种是‘聚变反应堆’,优点是清洁无污染,缺点是技术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能量波动;第三种是‘同位素电池’,优点是体积小、安全,缺点是能源输出量低,无法满足大型设备的需求。”
李建国点点头,补充道:“我们团队更倾向于第一种方案,虽然核废料处理难,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核废料储存舱’,将核废料密封起来,等母船返回蓝顿星球后,再进行专业处理。”
都凡博士皱了皱眉,摇了摇头:“不行,核废料在储存过程中,还是有泄漏的风险,而且维和母船需要长期驻守,核废料储存舱的容量有限,无法支撑太久。”
他看向窗外,目光落在远处的能源实验室上,那里正在进行核能系统的模拟测试:“我们需要一种既安全,又能长期提供能源的方案,或许可以将聚变反应堆和同位素电池结合起来?”
“聚变反应堆作为主要备用能源,负责在暗季或紧急情况下供应大量能源,同位素电池作为辅助备用能源,负责在聚变反应堆启动前,为关键设备提供应急能源。”都凡博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建国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好!聚变反应堆虽然技术不够成熟,但我们可以优化设计,增加稳定装置;同位素电池虽然输出量低,但作为应急能源足够了,而且安全无污染。”
但很快,李建国又皱起了眉头:“不过,聚变反应堆的启动需要大量能量,而且启动时间较长,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可能来不及。”
都凡博士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们可以在聚变反应堆旁边设计一个‘能量储备舱’,平时用太阳能给储备舱充电,一旦需要启动聚变反应堆,就用储备舱的能量快速启动,缩短启动时间。”
“而且,我们可以在核反应堆的外层,加设三层防护:第一层是‘耐高温合金层’,抵御反应堆的高温;第二层是‘抗辐射屏蔽层’,防止核辐射泄漏;第三层是‘智能监测层’,实时监测反应堆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启动自动关闭程序。”都凡博士继续补充道,手指在桌面上画着防护层的结构。
李建国兴奋地拍了拍手:“太好了!这样一来,核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能得到保障!我们现在就去修改方案,明天进行模拟测试!”
接下来的三天里,李建国的团队和阿洛的团队一起,日夜不停地修改核能系统的设计方案,优化反应堆的结构,完善防护层的设计。
第三天下午,核能系统的模拟测试在能源实验室正式开始。
实验室里,一个缩小版的聚变反应堆模型被放置在透明的防护舱里,周围布满了监测仪器,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反应堆的温度、压力、辐射值等参数。
都凡博士、李建国、阿洛以及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围在屏幕前,紧张地注视着测试过程。
“启动能量储备舱,为聚变反应堆充电!”李建国按下了启动按钮。
屏幕上,能量储备舱的指示灯亮起,能量值快速上升,很快就达到了启动阈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聚变反应堆启动!”
随着李建国的指令,反应堆模型发出了淡蓝色的光芒,温度开始缓慢上升,能量输出值也在逐渐增加。
“温度正常,压力正常,辐射值为零!”阿洛盯着辐射监测仪,兴奋地喊道。
都凡博士的眉头逐渐舒展,他看着屏幕上稳定的参数,点了点头:“很好,现在模拟暗季环境,切断太阳能供应,让核能系统单独运行。”
工作人员立刻操作仪器,模拟出暗季的弱光环境,太阳能的输出值瞬间下降到零。
而此时,聚变反应堆的能量输出值已经达到了母船的需求,屏幕上的各项设备参数都保持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再模拟紧急情况,增加防御系统的能源需求!”都凡博士继续下达指令。
防御系统的能源需求瞬间增加了50%,但聚变反应堆的能量输出值也随之上升,很快就满足了需求,没有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
“测试成功!”李建国激动地喊道,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都凡博士看着欢呼的团队成员,心里充满了自豪——能源系统这个最大的难题,终于被攻克了。
他拿起对讲机,对着整个基地说道:“各位同仁,能源系统测试成功!从今天起,维和母船的建造进入新阶段,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对讲机里传来了各个车间的欢呼声,那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干劲,回荡在整个天工峡谷里。
当天晚上,基地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庆祝仪式,大家聚在食堂里,吃着蓝顿星球特有的营养餐,聊着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阿洛拿着一杯果汁,走到都凡博士身边,笑着说:“博士,我们下一步是不是该攻克水循环系统了?我已经有一些想法了!”
都凡博士笑着点点头,接过果汁:“好啊,明天我们就开会讨论水循环系统的方案,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月光透过食堂的窗户,洒在大家的脸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他们知道,维和母船的星途,正在变得越来越明亮。
5. 水循环突破:三级净化的生命保障
能源系统的成功,让团队的信心更加充足,接下来,他们面临的下一个难题,是水循环系统。
维和母船需要长期驻守在艾买尔星球,船上有500名维和军,每天的生活用水、医疗用水、设备冷却用水都需要大量水资源。
但艾买尔星球的水资源匮乏,而且大部分水资源都被刘柳的军队控制,维和母船无法从星球上获取足够的水,所以必须设计一套高效的水循环系统,将废水净化后再利用,实现“水资源自给自足”。
“博士,水循环系统的核心是‘净化’,我们需要确保净化后的水,不仅能满足生活用水需求,还能达到医疗用水的标准。”负责水循环系统设计的蓝顿科学家莉莉,拿着一份初步方案,向都凡博士汇报。
都凡博士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身边坐着李建国、阿洛等核心成员,他看着方案上的“三级净化”设计,点了点头:“第一级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杂质;第二级净化,去除有害物质;第三级消毒,杀死细菌和病毒——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具体的技术细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莉莉点点头,继续说道:“第一级过滤,我们计划用‘多层纤维滤膜’,这种滤膜的孔径只有0.1微米,能过滤掉废水中的泥沙、毛发、纤维等杂质,但问题是,滤膜容易堵塞,需要频繁更换,会增加维护成本。”
“我们可以在滤膜前面加一个‘预处理装置’,”李建国突然开口,他拿出一张设计图,放在会议桌上,“这个装置里装有‘离心分离器’,能先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分离出来,再让废水进入滤膜过滤,这样就能减少滤膜的堵塞,延长使用寿命。”
莉莉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好!离心分离器的技术成熟,成本也不高,我们可以立刻加入方案里。”
都凡博士看着设计图,满意地说:“很好,预处理装置解决了滤膜堵塞的问题,那第二级净化呢?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化学药剂,怎么去除?”
莉莉拿出另一份测试报告,说道:“我们测试了三种净化技术:第一种是‘活性炭吸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吸附能力有限,无法去除所有重金属;第二种是‘反渗透膜’,优点是能去除99%的有害物质,缺点是能耗高,而且容易被杂质堵塞;第三种是‘离子交换树脂’,优点是能针对性去除重金属,缺点是需要定期再生,维护复杂。”
阿洛看着报告,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们可以将反渗透膜和离子交换树脂结合起来,先用反渗透膜去除大部分有害物质,再用离子交换树脂针对性去除残留的重金属,这样既能保证净化效果,又能减少能耗。”
都凡博士点点头:“这个组合方案不错,那能耗的问题怎么解决?反渗透膜需要高压泵提供动力,能耗很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建国笑着说:“我们可以用太阳能驱动高压泵,白天的时候,用太阳能给高压泵供电,晚上的时候,用核能系统供电,这样就能减少能耗,而且符合我们‘主副能源结合’的思路。”
大家都赞同这个想法,会议的氛围越来越热烈,第三级消毒的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
“第三级消毒,我们计划用‘紫外线消毒’和‘等离子消毒’结合的方式,”莉莉说道,“紫外线消毒能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但对某些顽固病毒效果不好;等离子消毒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但能耗较高。所以我们先用紫外线消毒,再用低功率的等离子消毒,既能保证消毒效果,又能降低能耗。”
都凡博士看着完善后的水循环系统方案,脸上露出了笑容:“很好,三级净化的方案已经很完善了,现在就开始制作原型机,进行实地测试。”
接下来的一周里,莉莉的团队和李建国的团队一起,制作了水循环系统的原型机,原型机的体积和维和母船实际需要的系统一样,能处理每天500人的废水用量。
测试当天,都凡博士亲自来到水循环实验室,看着工作人员将各种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医疗废水、设备冷却废水——倒入原型机的进水口。
原型机启动,屏幕上显示着各个阶段的处理情况:
第一级预处理装置启动,离心分离器快速旋转,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分离出来,收集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然后废水进入多层纤维滤膜,滤膜将细小的杂质过滤掉,此时的废水已经变得清澈透明。
第二级净化装置启动,高压泵在太阳能的驱动下开始工作,将废水压入反渗透膜,膜上的微小孔径将大部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接着,废水进入离子交换树脂柱,树脂将残留的重金属吸附,此时的废水已经达到了生活用水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