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星尘交汇:蓝顿首触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4541 字 20天前

1. 淡紫天幕下的援军剪影

米凡站在悬浮平台边缘,脚下是微微泛着蓝光的能量支撑层,触感冰凉却带着稳定的震颤,这种震颤通过鞋底传入小腿,让他想起地球空间站的重力模拟系统。他抬起左手,将腕间的脉卡贴在眼前,启动远视功能的瞬间,淡紫色的蓝顿天空像是被高精度镜头拉进了焦距,每一缕流云的纹路都清晰得能数出纤维般的层次,甚至能看到云层中穿梭的细小飞行生物——那是一种类似地球蜂鸟的生物,翅膀闪烁着微弱的荧光。

远处的天际线处,三架巨大的飞艇正呈品字形缓缓驶来,它们的外形酷似被拉长的椭圆形橄榄球,表面覆盖着一层泛着哑光的银色金属,金属表面有规律地分布着细小的菱形纹路,在淡紫色天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细碎的冷光,随着飞艇的移动,这些冷光像是活过来的星点在表面流转。飞艇尾部喷射出的淡蓝色火焰,在空气中拖曳出长长的轨迹,轨迹边缘还带着淡淡的紫色光晕,没有地球飞行器那种刺耳的轰鸣,只有一种类似深海低频振动的嗡鸣从远方传来,飞行速度不算快,但每一次位移都带着军用设备特有的精准稳重,仿佛沿着无形的轨道在移动。

米凡眯起眼睛,脉卡的解析功能同步启动,虚拟屏幕在他眼前半透明展开,屏幕上瞬间跳出飞艇的基础数据:长度约80米,宽度30米,外壳材质检测显示为钛合金与一种未知的蓝色晶体元素合成体,硬度值达到地球现有材料的1.8倍,能量反应温和,主要集中在尾部推进系统,暂时未检测到武器系统的能量波动。他指尖在虚拟屏幕上轻划,调出飞艇的三维投影图,投影图上标注着各个舱段的推测功能——前部为驾驶舱,中部为人员舱,后部为动力舱。

他轻轻转动手腕,调整脉卡的视角,看着第一架飞艇缓缓降落在距离悬浮平台约一公里的空地上,着陆时没有扬起过多尘土,显然配备了反重力缓冲系统。舱门打开的瞬间,一队穿着白色军服的部队熙熙攘攘地走了下来,士兵们的步伐整齐却不紧绷,白色军服的肩部和肘部有银色的防护甲片,头盔上装有透明的visor(visor),visor上不时闪过绿色的数据流光。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不同形状的仪器,行走间仪器表面的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

2. 意外的非作战编队

有的仪器像加长版的望远镜,镜筒上布满了细小的按钮和显示屏,士兵们正举着它四处扫描,屏幕上闪烁着绿色的数据流,数据流中夹杂着蓝顿星球的文字符号,虽然无法解读,但能看出是在实时记录环境参数;有的仪器则像厚重的手提箱,打开后露出复杂的线路和感应探头,被两名士兵抬着放在地面上,轻轻按下开关后,探头开始360度旋转,旋转的同时发出细微的“滴滴”声,地面上随之投射出蓝色的全息扫描范围圈;还有少数士兵手里拿着类似长枪的设备,但枪管口没有常规武器的威慑感,反而装有圆形的探测环,探测环上有六道均匀分布的光束,显然是用于环境探测的专用设备,一名士兵将探测环贴近地面,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土壤成分的分析结果。

米凡还没从这些“非作战装备”的观察中回过神,第二架飞艇也完成了着陆,这次下来的是一支穿着棕色军服的团队,人数约30人。他们的军服面料看起来更轻便透气,胸前佩戴着刚才看到的藤蔓星球符号徽章,每个人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医疗包,包侧有可快速展开的急救工具格,手里还提着折叠式担架,担架材质看起来是轻质合金,展开后能自动锁定。落地后他们迅速分成五组,每组六人,朝着不同方向的受灾区域跑去,跑在最前面的一名队员手里拿着一个类似生命探测仪的设备,设备屏幕上跳动着红色和绿色的光点,绿色代表生命信号,红色则是危险区域。

米凡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指节轻轻敲击着脉卡的边缘,发出清脆的“嗒嗒”声。他之前通过脉卡的远程探测功能,明明只捕捉到了蓝顿星球作战部队的信号——那种特有的能量护盾波动,却没想到实际抵达的还有科学家战队和医疗部队。这个发现完全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他以为蓝顿星球在察觉到外星飞船入侵后,会先派出军队建立防线,封锁着陆区域,然后进行武装对峙,没想到会直接派来以科研和救援为目的的队伍,这种应对方式远超地球文明的常规操作。

这说明蓝顿星球的领导者有着超乎预期的理智,没有被母船着陆造成的灾难冲昏头脑,他们更想先弄清楚“入侵者”的目的,同时优先处理灾难带来的伤亡。这个认知让米凡的心头既松了一口气,又多了几分紧张——理智的对手固然更易沟通,但也意味着他们的判断会更加冷静和谨慎,任何一点破绽都可能被对方捕捉到。他想起出发前地球联盟主席的嘱托:“跨文明接触,最大的敌人不是武力,而是误解。”现在这句话在他脑海中格外清晰。

小主,

3. 跨文明沟通的前置密码

米凡深吸了一口蓝顿星球的空气,空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草木清香,还夹杂着一种类似薄荷的清凉气息,与地球城市中略带浑浊的空气截然不同,却意外地让人感到舒缓。他知道,现在不是感慨环境的时候,必须尽快和这些蓝顿部队进行沟通,每拖延一分钟,就可能增加一分误解的风险。远处废墟中传来的微弱呻吟声,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那是蓝顿星球的生命在承受苦难,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们这些来自地球的“访客”。

米王1号航空母船着陆时造成的灾难,远比他预想的严重得多。出发前的模拟推演中,他和团队反复计算过母船引力场对行星表面的影响,结论是只会对地面造成轻微的震动和影响,最多损坏几处低矮建筑。可实际情况却是,着陆点周围三公里内的建筑几乎全部坍塌,那些看起来像是有机材质建造的房屋变成了一堆堆废墟,从悬浮平台上能清晰看到废墟中挣扎的生物——它们有着类似人类的身形,却长着四条手臂,皮肤呈淡蓝色,此刻正用惊恐的眼神看着天空中的悬浮平台。这是他从未预料到的伤亡场面,内心的愧疚感像潮水般不断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但眼下最棘手的问题,还是沟通。语言是跨文明交流的基础,如果无法理解彼此的话语,很容易因为误解产生冲突,甚至可能引发两个星球之间的战争。米凡脑海中快速闪过地球历史上因语言不通导致冲突的案例——18世纪欧洲殖民者与美洲原住民的初次接触,就是因为语言障碍引发了血腥的屠杀。他甩了甩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必须想办法破译蓝顿语言,脉卡的语言分析系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虽然从未在真实的外星文明上测试过,但此刻只能孤注一掷。

他转身快步走向悬浮平台的中央,那里是临时的指挥中心,几张折叠桌拼成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设备,屏幕上显示着母船的受损情况和周围环境数据。舒美丽已经按照他的吩咐,准备好了录音设备,她正蹲在地上调整设备的天线角度。那是一个巴掌大小的黑色仪器,表面光滑如镜,边缘镶嵌着一圈蓝色的指示灯,此时正处于待机状态,仪器下方连接着一根细细的信号增强天线,能捕捉到十公里内的所有声音,并自动进行分层存储和分类标记,甚至能过滤掉环境噪音,只保留清晰的语音信号。

4. 静默前的最后调试

米凡走到舒美丽身边,看着她专注调试设备的侧脸,她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刚才一直在紧张地准备。米凡轻声说道:“我必须在听到他们的语言之后,通过数理公式分析语音频率、语法结构和词汇重复率,蓝顿语言的音节组合可能和地球语言完全不同,甚至可能包含超声波或次声波成分,脉卡的频谱分析功能应该能捕捉到。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破译他们的语言结构,然后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流,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舒美丽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智能眼镜,镜片上显示着设备的各项参数——灵敏度98%,信噪比50dB,存储容量10TB,她点点头说:“博士放心,我已经检查过设备的灵敏度,刚才测试时连地面下三厘米处昆虫的爬行声都能捕捉到,还能自动将不同声源进行分离标记。我还升级了设备的降噪算法,能有效过滤掉飞艇的嗡鸣声和废墟的杂音,绝对不会遗漏任何声音信息。”

“你负责录音,把他们所有的对话都记录下来,包括士兵之间的交谈、指挥官的命令,甚至是设备运作时的语音提示,越详细越好,每一个音节都可能是破译语言的关键。”米凡的语气严肃,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是他们第一次与外星文明接触,容不得半点差错,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脉卡上的地球联盟徽章,那是他出发前女儿亲手为他戴上的。“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优先保证录音设备的安全,这些数据比我们的命还重要。”

舒美丽再次点头,手指在仪器屏幕上快速滑动,按下了“录音准备”按钮,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录音正常,信号稳定,存储容量剩余98%”的字样,蓝色的指示灯开始规律地闪烁。她转头对米凡比了个“OK”的手势,嘴角露出一丝紧张却坚定的微笑:“博士,设备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录音。我已经将录音数据实时同步到母船的云端服务器,即使这里的设备损坏,数据也不会丢失。”

5. 地球之声响彻蓝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