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安置区

新宁基地周边大规模清剿行动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但比胜利捷报更早传到旅指挥部的,是各侦察单位和地面部队频繁报告的发现幸存者。

正如行动前通过高音喇叭和无线电广播所预告的,精准而毁灭性的火力打击主要针对的是高度聚集的丧尸群体。

当盘踞在城镇和交通要道上的大规模威胁被清除后,那些原本被围困、躲藏在废墟、地下室、甚至自建掩体中的幸存者,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开始小心翼翼地走出他们的避难所。

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中混合着长期的恐惧对炮火的震惊以及劫后余生的茫然。

清剿部队在逐屋清理、巩固占领区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令人动容的场景。

当藏匿已久的平民们,透过残破的窗棂或废墟的缝隙,看清来的是身着星空迷彩的军队时,最初的警惕和恐惧瞬间化为难以置信的狂喜。

许多人几乎是踉跄着冲出来,泪水瞬间盈满了眼眶。

“军队来了!我们有救了!”一声带着哭腔的呐喊往往能引燃一片区域的生机。

满脸尘灰的孩子被大人紧紧抱在怀里,手指着战士们,眼睛亮得惊人。

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棍子,努力挺直佝偻的腰背,嘴唇哆嗦着重复:“盼到了…终于盼到了…” 甚至有人因极度激动而虚脱瘫坐在地,却又挣扎着想向战士们靠近。

那一刻,士兵们钢铁般的意志也为之动容。

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被救助对象,而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那绝处逢生、喜极而泣的脸庞。

严密的战术队形稍稍放松,冲在最前面的班长会收起枪口,快步上前扶起瘫软的百姓,沉稳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虽显模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安抚力量:“同志,你们安全了!”

“报告旅指,一营三连在清理原镇中心小学区域时,发现地下人防工事内有幸存者,初步估算约八十七人,请求指示!”

“混合集群报告,我部在巩固3号十字路口支撑点时,接收并安置来自附近居民楼的幸存者四十三名…”

“侦察小队报告,在西北侧废弃农机厂内发现大量幸存者活动迹象,目测超过两百人,对方似乎有初步组织,正在尝试接触…”

类似的报告如雪片般飞回新宁基地旅指挥部。

旅长林禹站在巨大的态势图前,看着参谋们不断将代表幸存者群体的蓝色标记标注在刚刚被红色(我方控制区)覆盖的区域上,数量远超最初预估。

他深知,这些人既是宝贵的资源,也是巨大的责任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命令各部,”林禹的声音沉稳而果断,“严格执行既定预案。所有发现的幸存者,立即由前线作战单位进行初步身份识别和危险品排查,确保无 直接威胁 后,由后勤保障营派出运输车辆,统一转运至基地东南侧预先划定的‘一号收容区’。”

他顿了顿,补充道:“转运过程注意人道主义对待方式并提供基本饮水和食物。”

命令迅速下达。一辆辆加装了简易篷布的卡车和“山猫”车队开始穿梭于前线与基地之间,将一批批惊魂未定的幸存者运送回来。

一号收容区:秩序与筛查

一号收容区设在基地外围一片相对完整、易于管控的仓库区和相连的空地上,周围已经拉起了铁丝网和简易警戒哨塔,由突击三营的一个排负责外围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