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大喜,当即取来纸笔,请赵文启写下借衔帖,内容无非是自愿将县学训导官衔借与黄府嫁女使用云云。赵文启签字画押后,黄先生小心收好,又敬了三杯酒。
这时,内堂转出一位老夫人和一位年轻小姐,向赵文启行礼道谢。小姐身着红妆,面容姣好,果然是个美人胚子。赵文启慌忙还礼,不敢直视。
酒宴毕,黄先生道:“夜已深,先生不如就在寒舍歇下,明日便是小女出阁之日,还请先生观礼后再回。”
赵文启推辞不过,又被仆人引到一间厢房安歇。屋内陈设精美,锦被绣枕,皆是上品。但他心中忐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隐约听到外面鼓乐之声,人声嘈杂,似是府中正在准备明日婚礼。
翌日清晨,赵文启早早起身,但见府中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个个衣着光鲜,气度非凡。细看之下,有些宾客举止怪异:有的面青如靛,有的目赤如朱,更有甚者,身后似乎拖着尾巴,或者头上露出尖耳。赵文启心中明白,这些恐怕都不是凡人,便低头不语,不敢多看。
巳时刚到,鼓乐大作,新娘凤冠霞帔,由丫鬟搀扶着走出堂来。黄先生夫妇端坐堂上,接受新人跪拜。赵文启被请到上座,黄先生向众宾客介绍:“此乃小河县县学训导赵文启赵大人,特来为小女主婚。”
众宾客纷纷向赵文启行礼,口称“赵大人”,态度恭敬。赵文启只得硬着头皮应承,心中却七上八下。
礼成后,迎亲队伍吹吹打打,抬着花轿远去。黄府宾客也逐渐散去。黄先生将赵文启请到书房,又送上两个大红封筒,道:“此乃谢仪,万望笑纳。还有一事相求,小女三朝回门时,还想再借先生官衔一用,届时再备薄礼相谢。”
小主,
赵文启回到家中,已是午后。推开柴门,老妻王氏正在院中晾衣,见他回来,埋怨道:“昨日去了何处?一夜未归,让人好生担心!”
赵文启将经历细细道来,又拿出金元宝和红封。王氏初时不信,待到看清黄澄澄的金元宝和封筒里的银票,惊得目瞪口呆。两人一数,竟有黄金百两,银票五百两,足够他们后半生衣食无忧了。
三日后,黄先生果然又来相请。赵文启有了上次经验,不再害怕,欣然前往。黄府仍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回门宴上,新女婿龙王三太子也来了,是个英俊青年,只是额上隐隐有角,行动间似有水汽缭绕。
酒过三巡,黄先生将赵文引荐给三太子。三太子态度恭敬,道:“多谢赵大人成全。岳丈已将借衔帖示于小王,日后大人若有事经过黑水潭,只需呼唤三声,自当效劳。”
宴毕,黄先生又送上厚礼,这次除了金银,还有一支老山参,据说有起死回生之效。临别时,黄先生道:“蒙先生相助,小女得以风光出嫁。敝家不日将迁往他处,日后恐难再见了。先生大恩,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