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东黑水间有个靠山屯,屯子北面有座小庙,供奉的不是正经神佛,而是一位黄大仙。这庙虽小,香火却旺得很,十里八乡的人遇到难处,都要求这黄大仙指点迷津。
庙里主事的姓马,人称马老道,其实算不上正经道士,不过是个守庙人。他养着一只毛色油亮的黄皮子,说是黄大仙在人间的化身,能通灵解惑。每逢初一十五,马老道便闭门谢客,独自在庙中与黄大仙“沟通”,次日再将大仙的指示传达给香客。
靠山屯有个赌棍,名叫赵老三,欠了一屁股债,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这日黄昏,他揣着最后几个铜板,醉醺醺地晃到黄大仙庙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大仙啊大仙,我赵老三要是再翻不了身,这条命可就保不住了!您老人家发发慈悲,指点条明路吧!”赵老三连磕三个响头,将铜板扔进功德箱,摇摇晃晃地走了。
当晚马老道照例闭门“请仙”,忽然闻到一股异香,见那黄皮子焦躁不安,在供桌上转来转去。他心知有异,忙点上三炷香,闭目凝神。恍惚间,似乎听到一个尖细的声音说:“明日午时,屯东老槐树下有场富贵,告诉那赵老三,是他的造化到了。”
马老道心中一惊,这黄大仙平日只是装神弄鬼,今日怎的真的显灵了?他偷偷睁眼一看,只见那黄皮子双目泛着诡异的绿光,正直勾勾地盯着他。
第二天一早,赵老三又来了,马老道便将“大仙指示”原原本本告诉了他。赵老三将信将疑,但还是去了屯东老槐树下。这一去不得了,竟真在树根处的洞里摸出个布袋,里面装着十块大洋!
赵老三喜出望外,当即买酒买肉,又在黄大仙庙捐了一大笔香火钱。消息传开,黄大仙庙更是声名远扬。
却说屯子里有个张寡妇,丈夫早逝,独自带着病弱的儿子苦熬。这孩子得的是痨病,咳了半年多,眼看一日不如一日。张寡妇变卖家当,四处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走投无路之下,她也来到黄大仙庙。
“大仙啊,我儿才十六岁,您发发慈悲,救他一命吧!若能好转,我愿减寿十年,供奉大仙一辈子!”张寡妇哭得撕心裂肺,将最后一点积蓄都捐了。
马老道见她可怜,本想随便说几句好话打发她走。谁知当晚请香时,那黄皮子又躁动起来,尖声叫道:“屯西乱葬岗有株紫叶草,能治痨病,让她明日午时去采,迟则无效!”
马老道心中骇然,乱葬岗确实有株罕见的紫叶草,但他从没对外人说过。这次他定睛细看,那黄皮子身后隐约有个模糊的影子,似人非人,似兽非兽。
第二天,张寡妇按指示采回紫叶草,煎汤给儿子服下。不出三日,孩子的咳嗽果然减轻,脸上也有了血色。张寡妇千恩万谢,逢人便夸黄大仙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