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过了半年,那十根金条已被挥霍大半。这夜杨小军醉醺醺回家,忽见那白发老翁站在院中,吓得他酒醒大半。
“胡、胡大仙...”
老翁面色不悦:“杨小军,当初约好得了横财需行善积德,你却挥霍无度、为富不仁。如今期限已到,该连本带利归还了。”
杨小军冷汗直冒:“大仙再宽限些时日,我、我这就去做善事...”
老翁冷笑:“晚了!明日此时,我来取回二十根金条,若拿不出,便以你家宅田产抵债!”说罢化作一道白光消失。
杨小军瘫坐在地。他哪里还有二十根金条?剩下的三四根根本不够数,宅子田地卖了也凑不齐啊!他悔不当初,一夜白头。
第二天,杨小军硬着头皮去找村里最懂这些事的赵老爷子。赵老爷子九十多了,祖上几代都是看事先生,虽然现在不做了,可懂得多。
听了杨小军讲述,赵老爷子烟袋锅敲得啪啪响:“糊涂!那老宅住的是胡三太爷,最重信诺。你既然许下诺言,又违背约定,他岂能饶你?”
杨小军扑通跪下:“老爷子救命啊!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改!”
赵老爷子叹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只能指点你一二,成败看你造化。胡三太爷虽严厉,却讲道理。你若是诚心悔过,或许还有转机。”
当夜子时,杨小军按赵老爷子指点,备了清香素果,跪在老槐树下。不多时,阴风骤起,老翁现身,面若寒霜。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金条可备好了?”
杨小军叩头道:“胡大仙,我知错了!我不该贪得无厌,不该言而无信。金条我实在拿不出,愿以劳役相抵,做牛做马报答您!”
老翁冷哼:“我要你何用?”
就在这时,赵老爷子从暗处走出,拱手道:“胡三太爷息怒。这孩子固然有错,但念其初犯,又诚心悔过,可否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老朽愿以薄面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