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端午,赵老六准备了糯米红枣,想包些粽子给“黄大仙”尝尝。他特意包了几个小巧玲珑的,放在院中的石磨盘上。
夜里,他听见院中有动静,扒着窗户缝一看——只见月光下,那黄皮子正人立着剥粽子吃,旁边还跟着两只小黄皮子,学着模样也在剥粽子,可爱得很。
赵老六一时没忍住,笑出声来。院中的黄皮子一惊,猛地回头,与赵老六四目相对。
突然,黄皮子扔下粽子,发出凄厉的尖叫,带着两只小的嗖地窜出院墙,转眼消失不见。
赵老六愣在原地,不知所以。
自那夜后,黄皮子再没出现过。赵老六放在院中的食物也没人动了,上山打猎的收获又变回从前那样,时好时坏。
赵老六心里空落落的,去找刘三爷诉说。刘三爷听罢叹道:“你这又是何苦?黄仙虽通人性,终究是山野精灵,最忌被人窥破真身。你与它缘分已尽,强求不得。”
赵老六这才恍然大悟,懊悔不已。
这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赵老六上山祭扫父母坟墓,回来时已是黄昏。路过那片林子时,忽见一个穿红褂子的白发老太太站在路旁,笑吟吟地看着他。
赵老六觉得眼熟,便问:“老人家,天快黑了,怎么独自在这荒山野岭?”
老太太道:“老身就住这山中,今日是来辞行的。”
赵老六不解:“辞行?老人家要出远门?”
老太太点头:“修行圆满,该离去矣。还要多谢老哥当日相助。”
赵老六越发疑惑,正要再问,却见老太太躬身一拜,转身走入林中。他猛然惊醒——那老太太的眼神,分明与那黄皮子一般无二!
赵老六忙追进林中,却哪里还有人影,只有一只脱落的红色褂子挂在树枝上,随风轻轻摆动。
后来赵老六才想明白,那日他无意间窥见黄皮子真身,虽吓跑了它,却也让它了却最后一桩尘缘,得以圆满。所谓“讨封”,求的不过是人间一念认可。
从此,下洼子村多了个规矩:上山遇上灵物问话,需得好言相待。谁要是学赵老六当初那般口无遮拦,老人们一准儿训斥:
“混账东西!想当第二个赵老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