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子里有个叫张有财的粮商。此人四十出头,精明能干,靠着倒腾粮食发了家,在屯子里盖起了三进三出的大宅院,青砖灰瓦,好不气派。
这一年秋收刚过,张有财从外地收粮回来,路上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头,眼见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自焦急,忽见前方山坳里透出一点灯火。
张有财心中大喜,催着马车向前行去。近前一看,是处孤零零的院落,门楣上挂着一盏褪色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曳,映出斑驳的光影。
张有财下了马车,上前叩门。不多时,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一个面色苍白的老者探出头来。
“老丈,行路之人错过了宿头,可否行个方便,借宿一宿?”张有财拱手问道。
老者上下打量他一番,缓缓点头:“进来吧,西厢房空着,将就一宿。”
张有财连声道谢,将马车赶进院子拴好,跟着老者进了西厢房。房间陈设简单却整洁,只是有股子若有若无的霉味。
老者点上油灯,幽幽道:“夜里莫要乱走,好生歇着便是。”说罢便转身离去。
张有财奔波一日,早已疲惫不堪,草草吃了些干粮,倒头便睡。睡到半夜,忽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睁眼一看,油灯不知何时熄灭了,月光从窗棂透进来,照得屋内一片清冷。
那声音从墙角传来,似有人在低声絮语。张有财壮着胆子喝问:“谁在那里?”
话音未落,墙角突然冒出几点绿莹莹的光,忽明忽暗,如同鬼火。紧接着,几个模糊的影子从地面升起,渐渐凝成半透明的人形,在房中飘荡。
张有财吓得魂飞魄散,缩在炕头瑟瑟发抖。那些鬼影在房中飘来飘去,发出阵阵似哭似笑的呜咽声,时而靠近炕边,伸出枯瘦的手爪,几乎要触到他的面门。
正当张有财以为必死无疑之时,怀中突然透出一道红光。他猛然想起,日前从一游方道士处购得两件物事:一件是雷击桃木所制的腰牌,上刻辟邪符咒;另一件是染了黑狗血的朱砂鞭。
当时道士言之凿凿,说这两样东西是治鬼二妙,妖魔见之退避三舍。张有财原本只当是江湖术士的诳语,未曾深信,只因看那桃木纹理别致,朱砂色泽鲜亮,才花钱买下,一直揣在怀中。
情急之下,张有财慌忙掏出桃木腰牌,举在身前。那腰牌在月光下隐隐泛着红光,众鬼影果然纷纷后退,发出惊恐的嘶鸣。
张有财见状,胆子稍壮,又取出朱砂鞭凌空一挥。鞭声未落,鬼影顿时四散溃逃,化作缕缕青烟,没入墙角消失不见。
这一夜再无怪异。次日天明,张有财心有余悸,匆忙收拾行李欲要离去。开门却见那老者站在院中,面色比昨夜更加苍白。
“昨夜可还安宁?”老者幽幽问道,眼中似有深意。
张有财支吾应对,不敢多言,匆匆告辞。驾车出得院门,行出百步回头望去,哪还有什么院落宅邸,分明是一片荒坟野冢,墓碑东倒西歪,荒草没膝。
张有财骇然,扬鞭催马,一路狂奔回靠山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