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黄皮子坟

民国初年,关内闹饥荒,不少生意人往关外跑。山东人赵老三便是其中一个,他听说关东皮货生意好做,便带着全部家当北上,一路到了辽东一个叫黑沟子的屯子。

这黑沟子屯地处偏僻,三面环山,一面绕水,屯里不过三五十户人家,多是猎户和采药人。赵老三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幸得屯中老猎户刘老疙瘩收留,赁给他一间闲置的老屋暂住。

这老屋有些年头了,土坯墙,茅草顶,据说原是刘老疙瘩祖上留下的,后来他家人口多了,便搬去了新盖的砖房,这老屋就用来堆放杂物。赵老三搬进去前,刘老疙瘩特意提醒:“西屋那间房,门轴有些坏了,俺还没来得及修,你先别进去,免得招灰。”

赵老三连声应下,心里却嘀咕:一间堆放杂物的破屋,有什么好忌讳的?不过他初来乍到,不愿得罪人,便真没进那西屋。

安顿下来后,赵老三便开始走村串户收皮货。他为人活络,价钱公道,不出两月,便与屯里人混熟了。渐渐地,他从乡亲们的闲谈中得知,刘老疙瘩家那老屋的西屋,并非门轴坏了那么简单。

“那屋里不干净,”常与他喝酒的王猎户醉醺醺地说,“早些年,刘老疙瘩他太爷爷在那儿供过保家仙,据说还是辈分不小的黄仙。后来不知怎么得罪了,那仙家就走了,还留了话,说那屋子留给它后辈落脚,不让人进。”

赵老三听得心里发毛,但转念一想,自己住了这些时日,除了夜里偶尔听见窸窸窣窣的响声,以为是老鼠,倒也平安无事,便渐渐放下心来。

这年冬月,赵老三收上来一批上好的貂皮,打算开春后运回关内贩卖,必定能大赚一笔。他怕皮子受潮生虫,便想找个干燥通风处妥善存放。看来看去,唯有那锁着的西屋最合适。

“就暂放几日,开春便取走,应当无妨。”赵老三贪图方便,又存着侥幸之心,便寻来工具,悄悄撬开了西屋的门锁。

门一开,一股混合着尘土和陈旧气味的冷风扑面而来。屋里昏暗,蛛网密布,果然堆满了破旧家什。最里面靠墙处,竟真有一个小小的神龛,上面空荡荡的,积了厚厚一层灰。赵老三心里打了个突,但看四下并无异状,便将皮子用油布包好,放在一个闲置的木箱里,又匆匆锁上门退了出来。

当夜,赵老三睡得正沉,忽被一阵异响惊醒。侧耳细听,似是西屋方向传来“吱吱嘎嘎”的声响,像是有人在缓慢地拖动什么东西。他想起白日的作为,心里发虚,不敢起身查看,蒙着头硬捱到天明。

第二日,他战战兢打开西屋门查看,只见屋内并无异样,皮子也好端端地放在原处,这才松了口气,以为是自已吓自己。

谁知自此以后,怪事便接连不断。

先是夜里总能听见西屋有动静,不再是拖拽声,而是类似人的叹息,又像是低语。赵老三壮着胆子贴门听过几次,那声音飘飘忽忽,听不真切,却让人脊背发凉。

接着,他存放在厨房的粮食开始莫名其妙地减少。并非是老鼠啃咬的狼藉,而是整袋的米面,一夜之间便下去小半,像是被人悄悄取走了。

最让他心惊的是,一天清晨,他在西屋门外的尘土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印记——既非人足,也非兽爪,倒像是用什么东西勉强划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