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歌回到房间的第一件事,不是开灯,也不是换衣服,而是把风衣内袋里的玉坠掏出来,放在桌角。它安静地躺着,裂痕朝上,像一张没说完话的嘴。
她盯着它看了三秒,转身打开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数据包自动弹出——陈薇薇最后交出的那个加密文件,带着一声轻微的提示音,像是在等她。
她没点开,而是先调出陈薇薇最近三个月发布的所有视频。一条条过,重点不是画面,是背景音。那些她曾经以为是偶然混入的咳嗽声、笔尖划纸声、键盘敲击节奏,现在看,全是线索。
她把每段音频波形拉到最大,逐帧比对。终于在第十七条视频的第4分23秒,捕捉到一段极短的低频震动——是周砚秋的咳嗽。陈薇薇替他整理档案时录下的,藏在一段吉他扫弦的间隙里。
林清歌把这段声纹拖进解密器,又从系统缓存里调出陈薇薇“比枪手势”的动作频率曲线。两者叠加,生成一段新的波形密钥。她输入指令,按下回车。
进度条走完,文件解压成功。
音频日志只有一句,声音低哑,像砂纸磨过铁皮:“07号样本的女儿……不能重蹈覆辙。”
她没动。
这句话不是对着她说的,是自言自语,带着某种压抑的重量。她把音频反向降噪,背景里浮现出一段极轻的旋律——《星海幻想曲》的副歌片段,但音准偏了0.3赫兹,和她母亲最近哼唱的偏差完全一致。
她立刻调出母亲过去半年的语音记录,一段段比对。每一次母亲焦虑时哼这首歌,音准偏差都稳定在0.3赫兹。而这段音频日志的时间戳,显示是三年前。
时间对不上。
除非——这段录音根本不是三年前录的,只是被篡改了元数据。
她翻出江离曾经提过的旧资料,关于“九歌”实验室的地下信号中继点。其中一个,就设在母亲就诊的医院地下停车场。那里有共振腔结构,能同时捕捉到母亲的声波和外部加密信号。
她把音频背景音的回声模式导入模拟器,匹配声场特征。三分钟后,系统提示:声学环境吻合度98.6%,地点锁定——B2层西侧通道,母亲每周三下午必经的停车区。
录音是新的,伪装成旧的。周砚秋在监视她母亲,而且,他知道母亲会哼这首歌。
她合上电脑,抓起外套就走。
周砚秋的办公室在橙光音乐大厦12楼,生物锁升级后,需要声纹+实时心跳频率双重验证。她没带任何破解设备,只带了两段音频和一张纸。
电梯里,她把周砚秋的咳嗽声做成了声纹模拟片段,又根据他乐谱边角那些骷髅简笔画的笔压密度,反推出他写字时的心率波动曲线——长期高压状态下的微颤,每分钟78次,起伏规律像某种节拍器。
她把这些数据输入便携终端,生成一段动态心跳模拟信号。
到了12楼,走廊空无一人。她站在办公室门前,把声纹片段导入门禁系统,同时将心跳信号通过蓝牙传给伪装成耳机的发射器。
滴的一声。
锁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