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黑屏三分钟后,自动重启。
林清歌没等系统完全加载,直接拔掉网线,将设备切换至离线模式。她打开“蓝玫瑰07”协议的本地缓存,调出陆深最后传来的卫星热力图。坐标点依旧闪烁,像一颗埋在地底的心脏,规律跳动。她盯着那串经纬度,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忽然将“SG-01定位帧”拖进音频编辑软件。
音符自动生成。
不是旋律,是地形。横轴为频率,纵轴为振幅,热力图的温度梯度被转译成一段起伏诡异的电子脉冲。她听着耳机里传来的嗡鸣,像是某种深海生物在低语。这不是音乐,是数据的尸检报告。
但她需要让它成为歌。
她调出母亲录音的原始文件,从《星海幻想曲》副歌的第43秒开始,逐帧剥离背景噪音。那一段的波形图异常平滑,几乎像人工制造的静默。可放大十倍后,能捕捉到极细微的周期性震动——频率22Hz,与地下实验室恒温系统完全一致。她把这段白噪音单独提取,命名为“恒温残响”,插入新曲第43小节。
编曲软件立刻弹出警告:“情感熵值超标,建议调整动态范围。”
她没理会。又从“砚秋遗谱”中提取了一段非调性旋律,那是周砚秋留下的第三颗纽扣缝线图案转译出的音高循环。旋律本身没有终点,像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她刚播放两遍,太阳穴就开始发胀,耳道深处传来轻微刺痛。
她摘下右耳银质音符耳钉,在桌面上轻敲三下。
叮——
物理震动打断了脑内的循环回响。她意识到,这段旋律不能直接使用。它太危险,会让人陷入听觉幻觉,甚至可能激活程雪锁骨纹身的共振频率。她反向操作,在副歌部分加入一段反相位声波,制造出“听觉裂隙”。正常听众只会觉得这段音乐空灵、迷离,但若用特定解码器播放,隐藏的坐标数据就能还原。
她给这首歌命名:《SG-01》。
不是致敬,是宣战。
她将成品导出为无损音频,拆成三段,分别命名为“未完成企划·壹”“未完成企划·贰”“未完成企划·叁”。每段结尾都嵌入一段摩尔斯码,内容是“合辑解锁真相”。她没上传平台,而是将文件刻录进三张空白CD,用防水袋封好,放进书包夹层。
接下来是发布策略。
她登录短视频账号,发布一条15秒预热视频:画面里,她戴着隔音耳机,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显示一段不断变形的波形图。视频结尾,她抬起左手,在镜头前比出三根手指,随即黑屏。
评论区瞬间炸开。
“这是新歌预告?”
“波形图是不是藏了东西?我截图放大发现像地图!”
“三根手指是三天后发布三首歌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