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能力地图——系统化构建企业核心能力

政策红利的到来为“智伞”打开了新的局面,但陈默清醒地认识到,依靠外部机遇获得的增长并不牢靠。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危机求生和精细化耕作的完整周期后,他决定带领公司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再仅仅追逐短期业务机会,而是要像绘制精密地图一样,系统化地识别、建设和沉淀企业的核心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地基。

一、 战略复盘:从机会导向到能力导向

一场为期三天的战略闭门会议在公司新租的会议室里举行。与以往讨论具体业务指标不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抛开所有现有业务,思考五年后‘智伞’应该是什么样子”。

陈默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坐标轴:“横轴是我们的愿景——成为产业毛细血管最可信的赋能者。纵轴是我们需要构建的能力。过去我们是被业务拖着走,什么紧急做什么。现在,我们要反过来,思考要支撑这个愿景,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核心能力,然后主动去建设它们。”

这个视角的转换,让所有参会者陷入了沉思。他们意识到,公司过去的发展虽然跌宕起伏,但在能力建设上确实存在随机性和滞后性。往往是业务遇到瓶颈了,才匆忙去补能力的短板。

二、 能力图谱的绘制:四大支柱与九大模块

在外部战略顾问的协助下,团队开始了系统的“能力盘点”工作。他们采用“战略-能力”矩阵分析法,将公司愿景分解为四个核心战略支柱:“深度客户洞察”、“可信技术平台”、“敏捷运营网络”和“协同组织生态”。

每个支柱下,又细分为具体的能力模块:

1. 深度客户洞察支柱包含:行业研究能力、数据挖掘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2. 可信技术平台支柱包含:隐私计算技术、安全架构能力、平台工程能力。

3. 敏捷运营网络支柱包含:流程优化能力、生态合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

4. 协同组织生态支柱包含:人才发展能力、知识管理能力、文化建设能力。

这九大能力模块共同构成了“智伞能力地图”的完整框架。每个模块都被明确定义,并设定了初、中、高三个等级的成熟度标准。

三、 差距评估:残酷的自我剖析

能力地图绘制完成后,一场更为艰难的“能力审计”展开了。由各领域专家和高管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照能力成熟度标准,对公司在每个模块上的现状进行了极其坦诚甚至苛刻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