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薪火相传——当传承成为战略

“价值回归”的战略如同给高速运转的“智伞”进行了一次精准的调校,让公司的每一个齿轮都更紧密地咬合在创造真实价值的核心使命上。业务更加聚焦,决策更加沉稳,一种久违的踏实感重新在组织内部弥漫。然而,就在陈默以为可以稍微放缓脚步,专注于业务的精耕细作时,一场并未预料到的人才争夺战,却将另一个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尖锐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技术能力中心的核心架构师,被内部戏称为“区块链定海神针”的张工,提交了辞呈。他收到了一家头部互联网巨头开出的、几乎是“智伞”无法匹配的天价offer,对方承诺的不仅是翻倍的薪酬,还有一个由他主导的、预算近乎无限的区块链实验室。

几乎在同一周,林薇也面色凝重地汇报,她手下那位在东南亚市场开拓中表现亮眼、刚被提拔不久的商务总监,也被一家急于国际化的竞争对手以极高的职位和期权挖走。

这两起核心骨干的流失,像两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价值回归”带来的些许暖意。陈默亲自与张工进行了挽留谈话,他谈愿景,谈情怀,谈一起开创的事业,张工始终保持着尊重和感激,但去意已决。

“陈总,我非常感谢公司和您给我的机会,在这里我得到了巨大的成长。”张工的话语诚恳,却也现实,“但对方给出的条件,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我的家庭,都难以拒绝。而且,他们承诺的技术研究自由度,确实很有吸引力。”

这番话让陈默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意识到,随着“智伞”在市场上声名鹊起,它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自然也成为了更大体量、更具资本实力的巨头们觊觎的目标。过去,他们可以靠使命、愿景和初创公司的激情来吸引和保留人才。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员工,尤其是核心骨干,面临现实的生活压力、职业发展天花板以及外界巨大的诱惑时,仅靠情怀和初期的股权激励,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不仅在市场上竞争,更在人才战场上竞争。”陈默在管理层紧急会议上沉声说道,“而且,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巨头们可以用我们无法企及的薪酬和资源,轻易地‘收割’我们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如果核心人才持续流失,尤其是掌握关键技术、关键客户关系的人才流失,‘智伞’的根基就会被掏空,什么战略、什么愿景,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人才梯队建设”和“领导力传承”,这个以往更多停留在人力资源部门报告里的概念,第一次被陈默提升到了公司核心战略的高度。

“我们必须把‘培养人’和‘留住人’,放到和‘做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陈默目光扫过每一位管理层成员,“我们要建立一套机制,不是等到人要走的时候才去挽留,而是要让优秀的人才在我们这里持续成长,看到清晰且充满吸引力的未来,让他们觉得离开‘智伞’是一种损失。这,就是‘薪火相传’战略。”

一场围绕“人才辈出,基业长青”的系统性工程,在陈默的强力推动下全面启动。

第一,打破天花板,设计“双通道”深度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