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念一谦虚道:“大人过誉了,只是些微末想法,还需大人把关,逐步试行。” 她趁热打铁,又提出了一些关于库藏物资分类管理、建立定期盘点制度等建议,都让少府令连连称善,两人相谈甚欢。
正当他们讨论得热烈时,值房外传来通报声,将作少府来了。
将作少府是个身材高大、手掌粗糙、一看便是实干派的老者,他风风火火地走进来,见到顾念一也在,眼睛一亮:“顾丞果然在此!正好正好,省得老夫再去寻你!”
少府令笑道:“你这老家伙,何事如此着急?”
将作少府也不客套,直接说道:“还不是为了陛下今日吩咐的‘精工坊’之事!顾丞献上的那冶炼之法,精妙是精妙,但其中好些关节,老夫与麾下大匠琢磨半晌,仍有不明之处,特来向顾丞请教!” 他看向顾念一,语气十分客气,“尤其是那‘坩埚’的耐火粘土配比,还有‘灌钢’时的火候掌控,顾丞可否再详解一番?”
顾念一连忙起身:“将作少府大人言重了,下官定当知无不言。”
少府令见状,便吩咐仆役送上三杯新茶,笑道:“既然如此,你我三人便在此一同参详参详。这精工坊虽隶属你将作府,但关乎新材料应用,与我少府日后器物制造也息息相关。”
于是,三位大秦帝国负责“高科技”和“重大项目”的高级官员,便围坐在一起,就着清茶,展开了深入的“技术研讨会”。
顾念一凭借系统提供的详细知识,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着:
“大人,这耐火粘土,需选取耐高温的矸子土,掺入一定比例的熟料(即粉碎的旧耐火砖)和石英砂,用水调和反复捶打,增加其致密性……”
“灌钢之法,关键在于生铁水的温度和注入炒钢炉的速度,需使生铁中的碳分快速均匀地渗透到熟铁中,火候需呈亮白色,伴有特定火焰形态为宜……”
“至于铁锅铸造,模具需用细腻泥沙,精心塑形,预留浇注口和排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