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手榴弹组装好时,夕阳正好落在作坊的屋顶上,金色的光洒在手榴弹上,让这个简陋却充满力量的武器显得格外耀眼。李铮拿起手榴弹,掂了掂重量,正好一斤半,握在手里很舒服,木柄的螺旋纹贴合手掌,不容易打滑。
“走,去试验场,试试咱们的成品手榴弹!”李铮拎着手榴弹,往山坳走去,众人都跟在后面,眼神里满是期待。
到了试验场,李铮点燃引信,看着火星沿着棉线蔓延,心里有点紧张又有点激动。他深吸一口气,把手榴弹用力扔了出去,手榴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土坑里。
“砰!”一声巨响,比之前的火药包爆炸威力大多了,土坑里的碎石子飞溅得到处都是,还炸出了不少弹片,飞出去老远。众人跑过去一看,土坑直径有一米多,底部被炸得坑坑洼洼,弹体碎成了十几块,每块都带着锋利的边缘。
“太好了!这威力,比鬼子的手榴弹强多了!”王铁锤捡起一块弹片,掂量了掂,“这要是炸在鬼子堆里,能伤一大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婉儿也很兴奋:“弹片数量和飞行距离都符合预期,引信燃烧时间正好,没有出现早爆或迟爆的情况。”她看着李铮,“李干事,改良火药成功了,手榴弹也试制成功了,咱们可以批量生产了!”
李铮点点头,心里满是踏实的暖意。他捡起一块还带着余温的弹片,边缘锋利得能划破粗布,这是属于他们自己造的武器,是能在战场上护住兄弟性命的底气。“老锤,明天开始,铁匠炉全力锻打弹体,按今天的标准来,每片铁皮厚度必须一致;小虎,木柄模具抓紧批量生产,保证每天能出五十个合格木柄;满仓,你负责原料清点和搬运,尤其是火药,必须单独存放在地窖,跟生石灰防潮袋分开码放,每天检查一次湿度。”
陈婉儿补充道:“我会制定一份《火药装填规范》,从称量到封装,每一步都标清操作要点,咱们得保证每颗手榴弹的火药量误差不超过两克,引信安装后必须拉动三次,确认不会松动。”她从帆布包里翻出纸笔,当场画起规范流程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油灯的光映着她专注的侧脸,断腿眼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
当晚,作坊里灯火通明。王铁锤把铁匠炉的火捅得更旺,通红的铁皮在他手里被锤打得“叮叮当当”响,每一下都精准落在标记线处;孙小虎拿着新做的木柄模具,反复调试刨刀角度,确保每根木柄的螺旋纹深浅一致;刘满仓在地窖里铺了层干燥的稻草,把装火药的陶缸按顺序排好,每个陶缸旁都放着两袋生石灰,还在墙上挂了个用布条做的简易湿度计——这是陈婉儿教他的,布条受潮变重就说明地窖湿度超标。
李铮则拿着试制成功的手榴弹,连夜去找张大山。山路崎岖,他走得急,裤脚被荆棘划破了好几道口子,却紧紧攥着手榴弹,生怕磕碰到。到了团部,张大山正对着作战地图发愁,见李铮来了,连忙起身:“怎么样?火药改良成了吗?”
李铮把手榴弹递过去:“团长,您看!改良后的火药威力提升了近一倍,防潮性也解决了,这是咱们试做的样品,爆炸威力比鬼子的九七式手榴弹还强。”他把试验数据和陈婉儿写的规范流程一并呈上,“现在作坊每天能生产二十颗,要是再加两个人手,产能还能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