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与赵纲的思想交流

王铁锤脸一红,有些尴尬地说:“嗨,那都是老黄历了。当时也是急糊涂了,看着没材料造武器,心里就发慌。后来李师傅找到铁矿和煤矿,咱们自己能炼粗钢了,我就踏实了。现在想想,还是得相信组织,相信咱们自己的力量。”

赵纲笑了笑,没再多说,而是转身对李铮说:“李师傅,咱们找个地方聊聊吧,有些事想跟你好好说说。”

李铮点点头,带着赵纲来到作坊旁边的一间小茅草屋。这是平时开会用的地方,里面只有一张木桌和几条长凳,墙上挂着一张简易的根据地地图。两人坐下后,赵纲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后,却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看着李铮,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李师傅,这段时间作坊的生产成果,团里都看在眼里,旅部也有耳闻,这是好事,值得肯定。但我今天来,不是为了夸你们,而是想跟你聊个更重要的事——思想教育。”

李铮愣了一下,他平时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技术改进和生产效率上,还真没怎么想过思想教育的事。他疑惑地问:“赵干事,思想教育……具体是指什么?咱们工人都挺积极的,每天都在努力造武器,难道还不够吗?”

“努力造武器是没错,但光有干劲还不够,得知道为什么而干。”赵纲放下笔记本,身体微微前倾,“你想想,咱们作坊里的工人,有老乡,有青年,还有从部队下来的战士,大家背景不同,想法也不一样。有的可能是为了混口饭吃,有的是为了报仇,有的是觉得新鲜。如果大家只是为了自己的小目标干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原材料短缺、日军封锁,很容易就会动摇,甚至放弃。”

他顿了顿,又继续说:“但如果大家都明白,咱们造武器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把鬼子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那情况就不一样了。这种信念,能让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无所畏惧。这就是思想教育的作用——凝聚人心,坚定信念。”

小主,

李铮沉默了,他想起之前原材料短缺的时候,确实有几个工人抱怨过,说“这活又累又危险,还没个准头”;还有上次日军特务在附近侦察,有个年轻工人吓得好几天不敢来上班。当时他只是觉得这些人胆子小,现在听赵纲这么一说,才明白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家没有真正树立起抗战的信念。

“您说得对,我之前确实忽略了这一点。”李铮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愧疚,“那您说,咱们该怎么开展思想教育?我没做过这种事,心里没底。”

“其实不难,关键是要接地气,让大家听得懂、愿意听。”赵纲笑了笑,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咱们可以定期组织学习活动,不用太正式,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作坊里找个地方,大家坐在一起。可以让参加过战斗的战士给大家讲前线的故事,讲讲战友们是怎么用咱们造的武器打鬼子的;也可以给大家读报纸,讲根据地外面的抗战形势;还可以让大家互相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来作坊,将来想看到什么样的中国。”

他又补充道:“另外,你作为作坊的负责人,要多跟工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难处,关心他们的生活。比如谁家里有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谁表现得好,要及时表扬,让大家觉得在作坊里不仅能学技术,还能感受到温暖。这样一来,大家的心就齐了,劲也能往一处使。”

李铮认真地听着,把赵纲的话都记在心里。他突然想起之前周青从敌占区回来,说有个地下商人因为帮助他们采购物资被日军抓了,至今下落不明。这个故事,或许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抗战的艰难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