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8家企业计划在发布会后立即启动星途EDA的试用,涉及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从侧面印证市场对新技术的期待。
网络上,行业博主与科技媒体的解读更是百花齐放。
某知名数码博主“芯科技观”制作了《一文看懂星途EDA为何重要》的长图,用通俗语言对比国内外EDA工具的差距。
强调星途EDA若能稳定支持45纳米及以下制程设计,将直接降低国内企业的芯片研发成本。
以前一套进口工具每年授权费要200万,按星源探索的扶持政策,国内中小厂商首年可能只需50到100万就能用上,这是实实在在的降本红利。
也有冷静的行业观察者发文《星源探索的机遇与挑战》,既肯定技术突破的价值,也客观分析生态建设的难点。
新指令集最大的问题是软件适配,现在主流的操作系统、开发工具都是基于x86或ARM架构优化的,星象指令集要想普及,需要联合硬件厂商、软件开发商一起做适配,这个过程没有三五年很难完成。
而且国际巨头不会坐视不理,大概率会通过专利诉讼、生态壁垒等手段施压,星源探索接下来的路不好走。
……
就在舆论持续发酵时,软银的松本健收到星源探索的拒绝函件。
同时,星源探索准备开发布会的事情,也通过助理传到他的耳中。
松本健将函件狠狠摔在桌面上,脸色铁青。事到如今,想要融资星源探索,几乎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立即联系总部,申请启动‘备选方案’。”松本健对着电话那头的助理下令,语气带着一丝冷意,“既然无法入股,就退而求其次,以此交换一些利益,收回为此消耗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