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放大 激光诱导

比如光刻胶涂布模块,我们放弃国外主流的‘旋转喷涂’专利,改用‘狭缝挤压涂布’技术,实测涂布均匀度误差仅0.003微米,完全达到要求;

量产效率方面,我们优化了晶圆传送臂的运动轨迹,虽然机身放大,但单批次晶圆处理时间仅增加0.8秒。

通过增加并行处理单元,整条产线的年产能可以稳定在33万片以上,足以支撑繁星科技和下游合作厂商的需求。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通过女娲系统测算,与现实肯定有所差距!”

王世杰补充道:“我们还做过测算,放大版65纳米光刻机的研发周期预计12个月,只比复刻原版增加了3个月;

量产成本降低40%,这意味着后续扩产时,我们能以更低的投入快速搭建新产线,应对芯片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楚千澜指尖轻叩桌面,眸色渐沉:“12个月的研发周期,时间可以接受。这套设备,你们研发的是65纳米的,还是45纳米的?”

听到询问,张北光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楚总,我们准备直接研发45纳米制程的光刻设备!

虽然没有拆解过45纳米光刻机,但我们在国外工作时,见过那些设备,对结构很熟悉。

再加上拆解65纳米光刻机的经验,研发一套扩展空间后的光刻设备,我们团队还是很有信心的。

只是,其中的光源设备还需要采购,这里面的专利技术太多,我们短时间无法突破限制!”

楚千澜略作沉吟,语气坚定的开口,“你们先研发光刻机主体,至于光源部分,我再想想办法。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关于“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的文章,感觉可以将其用来制作光刻机的光源,我最近会使用女娲系统推演一番,若是可以,你们按照我给的技术大纲研发就行了!”

此时,他已经准备从科技图书馆中拿技术了,至于使用女娲系统推演,也只是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