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整合 基础框架

看着两人一脸震惊的模样,楚千澜也没有在意。他打开桌子上的麦克,给女娲下达指令。

“分析x86与ARM两种指令集,将其拆解,确定各指令的功能!”

LED大屏上的虚拟大脑骤然加速旋转,蓝色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与此同时,位于超算机房的行星二号忽然高速运转,整个机房的冷却系统也在缓慢提高效率。

LED大屏上,x86指令集的复杂架构图首先展开,千余条指令按功能分类成运算、存储、控制三大模块,每条指令旁都标注着执行周期与资源占用率。

“x86指令集冗余度37%,”女娲系统的电子音响起,“其中142条指令可被合并,68条为历史遗留指令,已被新指令覆盖。”

周明远凑近屏幕,指着一串红色标记的指令:“这些确实是很早之前的指令,现在几乎已经无用,没想到系统能自动识别。”

紧接着,ARM指令集的拆解结果浮现。与x86的庞杂不同,ARM架构更为精简,但女娲系统依旧标出23处逻辑冲突。

“我们耗费半年才找到两处逻辑冲突!”赵立伟的声音带着惊叹,“女娲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了23处,真是不可思议!”

楚千澜解释,“有些事情,人是无法与机器比较的。”

此时,LED大屏上已经罗列出所有指令的功能,作用以及优缺点。

但楚千澜并不满意,他继续下达指令,“从网络上寻找其他类型的指令集,并做相同的分析。”

女娲系统的虚拟大脑再次加速运转,屏幕上的数据流愈发密集。几分钟后,MIPS、RISC等多种指令集的拆解结果陆续呈现,每条指令都被精准标注功能、执行效率及兼容性问题。

“MIPS指令集浮点运算模块优化空间达21%,”电子音机械地播报,“RISC模块化设计存在接口冗余,整合后可提升15%指令执行速度……”

周明远推了推眼镜,惊叹道:“这些分析精准度远超行业报告。”

赵立伟则盯着ARM与RISC-V的对比图表:“女娲系统能自动识别不同架构的底层逻辑共性,这为新指令集兼容多平台提供了思路。”

楚千澜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接连不断的发出命令:“根据每条指令的作用进行分组,分析每个功能组的重要程度!”

……